请登录[¤ 阳光论坛 ¤]参与讨论


阳光宝宝
90

 □ 主题: 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历程和意义
 □ 内容: 1楼

      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历程和意义 
       
      朱 希 安 
        
        
       历史上中国发明了珠算。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 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引领世界珠算发展的作用削弱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珠算事业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全国珠算工作者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中国珠算在世界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引领和组织世界各地珠算同行,最终于2002年在北京成立了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总部设在北京,由中国珠算协会会长迟海滨先生担任会长,标志着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了世界。 
       
      一、中国珠算既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发明的珠算,既提供给人类计算技能,还具有教育启智等功能,科学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珠算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历史看,中国珠算在世界上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明代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泰国、南洋群岛等地。本世纪 60年代起,先后传到美国、英国、墨西哥、巴西、加拿大、坦桑尼亚等国家。” [1] 在日本引起对珠算的重视,“读书、写字、打算盘”成为日本国民基础教育的基本知识技能要求。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就建立了珠算组织。50年代也是日本“珠算鉴定、竞赛兴盛的年代”。同时,日本还经常派出教师,带上算盘,到世界各地传授珠算,对珠算的宣传和普及卓有贡献。在日本珠算组织的宣传组织推动下,使电子计算机的故乡——美国也把珠算作为“新文化”引进。美国一些教育家从经验中认识到,“使用计算器,只要一按电纽,不会九九也能得出答数来。但是这在初等教育中是不适宜的,而毋宁说是明显有害的”。1977年8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成立美国珠算教育中心。该中心主任列奥·理查德博士说:算盘帮助学生认数是个飞跃,算盘也在创造数学。并说:算盘也是一种世界语,不分肤色,一学就会。  
       
       20世纪70年代,中日建交后,日本全国珠算教育连盟连年派代表团来访,参观并向外介绍中国的三算结合教学,对于促成中国珠算协会的成立也起了作用。1980年8月,由中国、日本 、美国、巴西等国的珠算教育工作者联合签署的《国际珠算教育者会议宣言》指出:努力普及珠算,通过珠算为人类造福,是珠算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这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珠算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始。  
       
       当然,日本珠算同仁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宣传、推广珠算获得成功,根本原因还在于珠算本身的优越性和魅力。事实上,经济愈发展计算愈重要,珠算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计算,过去主要依靠珠算,即使到了电子时代,珠算仍不失其魅力,大有用武之地。” [1] 最早的计算工具是我国在唐宋时期就开始使用的算盘。现代人们更加认识到“学会珠算、珠心算,终生受益。”  
       
       珠算在历史上充分发挥了它的计算功能。而在电子时代,由于电脑的广泛应用,导致珠算的计算功能退居次要位置。然而,人们从珠算活动中发现了珠算有很好的启智、教育功能。珠算的教育功能和开智功能,计算机是无法取代的;当然,珠算的计算功能,计算机也不能完全替代。用算盘计算加减,优于计算器;至于珠算式心算(简称珠心算,下同),计算机更是望尘莫及。即便实行会计电算化,珠算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计算工具。  
       
       20世纪80年代 以来 ,面对普及计算机的环境变化, 必须 在珠算学术理论研究真正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 如果不注意发展新形势 特别未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既 不 深入发掘珠算与数学的关系,也没有深入研究电子计算机与珠算的关系。 不 努力把珠算优秀的数学思想方法用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数学教育;也 不 把珠算优秀思想方法机制用于计算机教育。主要活动仍然还 只 是停留在鉴定、比赛和 珠算技能培训,或者业余班教材只是学校数学教材的翻版, 对于珠算的启智作用研究不够。 那么任何国家、地区的珠算都难以发展,甚至不免由先进走向落后。  
        
      
——
      
争分夺秒背单词 → twilight  n.黎明,黄昏;曙光
 □ 发帖时间:2011-2-17|10:17:22 |回复|返回|



阳光宝宝
90

 □ 主题: 回应: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历程和意义
 □ 内容: 2楼

      二、中国传统数学科学地位的揭示,引起对珠算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  
       
       20世纪中国有了数学史研究。李俨、钱宝琮、吴文俊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考证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各项发明,还从基本思想方法上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世界性意义,机械化数学思想与公理化数学思想同样伟大,是推动世界数学的两大动力源泉。70年度末,吴文俊先生在研究中国传统数学时,提出了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数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数学体系。他认为:我国数学是以构造性与机械化为主的算法体系,与西方数学公理化演绎体系相对照。吴文俊对古代数学、算法、算具的论述:“大体说来,古代中华民族以竹为筹,以筹运算,自然地导致十进位制的产生。计算数学的优越有助于实际问题的具体解决。由此发展起来的数学形成了一个以构造性、计算性、程序化与机械化为其特色,……随着数学的不断前进,也必然会不断出现更锐利的工具与更简单的方法,使数学不断更新,删繁就简,去粗存精”。 [2] 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两种数学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渗透,互为消长。  
       
       中国传统数学科学地位的揭示,引起对珠算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在历史上,中国珠算与筹算并存很长时期,“两者虽然在理论上是相通的,但随着生产、商业发展带来的对计算工具的高效能要求,筹算的弊端日益凸现出来,总的讲是使用不便、不快,保管携带不方便”, [3] 而算盘是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直观地显示‘生成数''、‘五升''、‘十进'',各档算珠安置在一定的空间内,特别是拨珠动作的简捷性更是筹算所不能比拟的。最终,珠算替代了筹算而一统天下。中国珠算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存在,而且淘汰了其它算具算法,其自身一定有其他算具算法不能替代的、独特的优越性。当今计算机和珠算凭借各自的优势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在发挥着作用,所不同的是,计算机的特点是“暗箱操作”,人们看不到它的运算过程。而珠算是“明箱操作”,不仅可明显看出计算过程,而且孕育着巨大的启智功能,有益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和数学能力。珠算(算盘)和计算机“一明一暗”地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果说计算机的特点是有限性、离散性和算法化,那么筹算和珠算也都同样具备。虽然电子计算机不是中国最先发明的,但最古老的“计算机”却在中国。李政道指出:“中国的算盘就是最古老的计算机。”吴文俊指出:“不论是机器代替体力劳动,或是计算机代替某种脑力劳动,其所以成为可能,关键在于所需要代替的劳动已经‘机械化'',也就是已经实现了刻板化或规格化。”“中国古代数学基本上是一种机械化的数学。” [4] 珠算充分地体现中国传统数学的机械化思想方法,或者说,珠算对机械化思想体现得是淋漓尽致!  
       
       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对珠算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研究了珠算所蕴涵的优秀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珠算与电子计算机的密切关系。在 21世纪,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算法将占主流。本来就以算法见长的珠算,正迎合了数学发展的大趋势。问题是能不能如实地认识这种联系。珠算系统与电脑有很多相似之处。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珠算珠心算会更加焕发青春,永放光芒。  
       
       重视理论研究,使中国抓住了珠算发展和前进的正确方向。从而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大。  
      
——
      
争分夺秒背单词 → trumpet  n.喇叭,小号
 □ 发帖时间:2011-2-17|10:20:46 |回复|返回|



阳光宝宝
90

 □ 主题: 回应: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历程和意义
 □ 内容: 3楼

      三、中国珠心算教育活动蓬勃发展  
       
       1979年10月31日在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的关怀下,成立了中国珠算协会。这是中国珠算界的大事,也是中国振兴珠算的里程碑。中国珠算协会的成立,为推进中国珠算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20多年来,各级珠协和广大珠协工作者、教育者和研究者精心致力于珠算事业,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取得了辉煌业绩。  
       
       尤其,中国珠算协会认识到科学思想、珠算学术理论的重要性,为了广泛宣传和普及珠算科学知识,中国珠算协会于 1990~1991年举办了全国珠算科技知识大赛,《珠算科技知识》一书发行近200万册,总共有250万人参赛,参赛者有工人、农民,有学生、解放军,有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工,有老人和少年儿童,对珠算科技知识、学术理论进行了一次广泛的大宣传、大普及、大提高,影响深远。  
       
       从 1990年开始,每年一次的海峡两岸珠算交流活动,并每年举办海峡两岸珠算通信比赛,到2002年累计参赛达320万人次。在此过程中,中国珠算协会十分重视海内外的学术理论研究和交流活动,不断开展珠算国际学术研究活动。1990年召开了亚太地区珠算学术交流会,1993年召开了黄山国际珠算学术理论研讨会,1996年在山东潍坊举办了首届世界珠算大会。国际间的珠算民间交往、访问活动频繁,学术交流不断。促成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于2002年在北京成立,标志着珠算心算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当代中国珠算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社会上的很多人都认为:“有了计算机,珠算该进博物馆了”,有的广告牌竟写出:“请用财务电脑,淘汰千年算盘”,甚至电视广告也曾出现“砸碎算盘,推出财务软件”的画面等。出现上述言论的原因,都是因为对珠算不了解所造成的。事实上,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珠算珠心算不仅没有消亡,反而获得空前发展和繁荣。这说明: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器)并不矛盾,并非有你无我;而是各有各的功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由于中国珠算协会重视学术理论研究,深刻揭示了珠算与计算机的一致性,在珠算科技知识大赛书中就指出:“ 电脑的基本原理与珠算一致;电脑系统与珠算系统相似;电脑与珠算语言对应;电脑与珠算在某些方法技巧上可以共享,在应用与教学中相得益彰。可以说珠算是形象化的电脑,电脑是武装以电子技术的珠算。” [5] 纠正了社会上对珠算的糊涂认识,促进了珠算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中国还特别注重珠算与学校数学教育内在联系的研究,使珠算对简化、提高数学教育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从而把珠算活动建立在最广泛的基础上,有了稳定的群众基础。例如,一直重视三算结合教学;进一步又把从竞赛中发展起来的珠心算教育作为科技知识大赛后珠算协会工作的“系统工程”,很快又出现了“用三算结合教材,采用珠心算式教法”而引入学校数学课内;接着又出现了“珠心算式的三算结合”教材,到世纪之交又出现了“中、西融合的优因数学教学”。此外,又把珠心算引向幼儿园,与幼儿园数学教育结合起来,深受家长和广大群众的欢迎……总之,珠算、珠心算是禾苗,数学教育是土地,离开了数学教育的广大群众基础,珠算、珠心算教育是难以发展的,珠算珠心算等级鉴定、竞赛等活动,以及高水平的选手也就没有来源。下面的一组数字就是很好的证明:  
       
       全国参加三算(口算、笔算、珠算)教学实验班的学生, 1980年有40个班2000人,1997年发展到5万多个班近300万人;② 全国参加珠心算学习的儿童,1991年8000人, 1997年突破100万人,到2002年达到350万人,现在早已突破400万。③ 全国参加珠算技术等级鉴定的人数,从1984年起,每年都在100万人次左右,1990年后,每年200万人次左右,1995年突破300万人次,截到1998年累计达到2800万人次;④ 从1981年开展珠算技术比赛以来,全国每年参加比赛的人数都在百万人次以上。由中国珠算协会举办的全国性比赛有28次。通过各种比赛,珠算技术水平迅猛提高,取得了惊人的进展:1988年全国第二届珠算技术比赛,个人全能成绩(加减、乘、除、帐表、传票5项,每项5分钟,下同) 为1000多分;1992年全国第三届大赛,个人全能成绩2000多分 (由这届起设立六项国家记录),1997年全国第四届大赛,全部打破了全国六项记录,个人全能(五项,每项5分钟)总分达到3250分(每秒,计算24个数码,包括写答案),领先世界水平。这届大赛,打破记录人数之多,提高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是珠心算教育的丰硕成果,也是开发珠算教育功能的显著成效。  
       
       从以上这些数字,可以明显看出,当代珠算的迅猛发展是空前的,是历史上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这是在电子计算机冲击下产生的奇迹,一个珠算发展史上了不起的奇迹!当然,这个奇迹来之不易。那么在珠算逆境中,这个奇迹是怎样得来的呢?找出它的原因,揭示它的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和今后珠算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并把珠算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
      
争分夺秒背单词 → prose  n.散文
 □ 发帖时间:2011-2-17|10:28:11 |回复|返回|



阳光宝宝
90

 □ 主题: 回应: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历程和意义
 □ 内容: 4楼

      四、中国珠算珠心算理论与实践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1979年,簿一波同志为《中华珠算》杂志题词指出:“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一千多年以来在金融贸易和人民生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用算盘和用电子计算机并不矛盾。现在还应充分发挥算盘的功能,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服务”。 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人类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几乎每天都在重新发明着,而且是在各个地方单独地进行的。”当然,珠算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曲折竞争中不断开拓、改进、发展,逐步完善起来的。但是发展的快慢,顺利或曲折,前进或倒退,与人们是否重视,是否不断研究和开发,方向是否正确密切相关,只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才能够使珠算更加绚丽多彩。  
       
       从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普及电子计算机(器)。面对这种情况,曾有人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例如,某大学刊出了告别珠算的文章,某省会城市火车站竖起了“告别千年珠算”的广告牌,电视片中甚至出现了砸碎算盘的场面……似乎珠算的历史就该画句号了。  
       
       然而,由于中国珠算协会处变不惊,冷静分析研究各种说法是怎样产生的?有没有道理?从中找出了正确的方向:普及珠算科技知识,开展珠算科技知识大赛,加强学术理论研究,找出了大力推进珠心算的的方向,把珠心算作为珠算协会系统工程。结果事实却出于这些“预言”所料,恰在此时出现了珠心算热。  
       
       心算,自有计算开始,人类就有心算。《数述记遗》中记述的第 14种算法:“既舍数术,宜从心计。”就指的是心算。心算有多种,有指心算(袖里吞金)、数码心算,老子说:“善数者不用筹策。”当是指在脑中想象摆弄算筹而算(筹心算)。珠算熟练了,在脑中也可想象算珠而心算即为珠心算。如此等等。珠心算,算法简捷、数位大、算得快,简明易学、易推广普及,是其它心算无可比拟的。多年经验证明,珠心算教育可以大面积普及,不仅小学生能学,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学,而且学的效果更好。三、 四岁的孩子就能掌握多位数心算,现在珠心算“神童”,在中国大地已不再是“寥若晨星”,而是“耀眼繁星” 成千上万。这震撼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以为珠心算不仅能够培养速算能力,还能够开发智力,使人变得更聪明!认为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于是珠心算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开来。  
       
       许多普通孩子成了“速算神童”。如果按幼儿园、小学原来那一套教学心算方法,不仅无法办到,甚至连想都是不敢想的。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种能这么有效地教学心算的方法。于是珠心算,孩子欢迎,教师和家长欢迎……倘若小学、幼儿园不开珠心算课,就影响招生。特别人们发现学习珠心算的孩子,不仅获得数学特长,而且能养成许多优良素质,并有利于各科学习,有“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  
       
       这是为什么?原因何在?引起了珠算工作者、数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许多珠算优越的特性,在可比的条件下,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出版了一批有独创性的珠算有关的学术理论著作,中国当代珠算无可争议的居于世界前列。  
       
       现在全国各地的珠算工作者,基本上都知道当代中国珠算事业迅猛发展的奇迹的由来。这就是中国古老的珠算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蕴藏着多种不可或难以替代的功能,现代又得到了较多的开发。过去长期以来只是单纯地利用珠算的计算功能,仅把它作为一种计算工具,而忽视珠算更重要的其他功能。直到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珠算的教育启智功能才显露出来,对珠算刮目相看,经过积极工作和宣传,逐步得到社会认同。这就是在电子计算机时代,珠算不仅没有消亡,相反取得空前的大普及、大发展的原因所在。  
       
       我国古人创造发明的珠算,似乎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发挥到极致。数百万名中小学生参加的珠心算教育, 4岁至13岁的孩子,不仅有超乎寻常的速算能力,而且普遍比同龄其他学生脑力反映快、学习成绩好、数理功课尤其突出。珠心算教育所创造的奇迹,宣告了珠算文化的不可替代性。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瑰宝,珠算心算迅猛发展之势,不只在中国,而且在东南亚和世界许多国家都相当火爆。珠心算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出现在小学、幼儿园、街道、农村以及商店,摆在社会公众面前,令人不能不信服。人们不得不进一步去琢磨其中的奥妙和道理。作为珠算协会、珠算心算工作者、教育者、研究者许多人在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现象仅仅运用古珠算的观念,是解释不了的。必须以全新的观点和视角对珠算进行深入研究,从“基因”上认识它的先进性和现代意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和科学方法“扬弃旧义,创立新知”,从而获得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创立适应现代科技、教育环境的新方法。把珠算珠心算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
      
争分夺秒背单词 → surround  vt.围,围绕,圈住
 □ 发帖时间:2011-2-17|10:30:51 |回复|返回|



阳光宝宝
90

 □ 主题: 回应:当代中国珠算走向世界的历程和意义
 □ 内容: 5楼

      三、中国珠心算教育活动蓬勃发展  
       
       1979年10月31日在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的关怀下,成立了中国珠算协会。这是中国珠算界的大事,也是中国振兴珠算的里程碑。中国珠算协会的成立,为推进中国珠算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20多年来,各级珠协和广大珠协工作者、教育者和研究者精心致力于珠算事业,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取得了辉煌业绩。  
       
       尤其,中国珠算协会认识到科学思想、珠算学术理论的重要性,为了广泛宣传和普及珠算科学知识,中国珠算协会于 1990~1991年举办了全国珠算科技知识大赛,《珠算科技知识》一书发行近200万册,总共有250万人参赛,参赛者有工人、农民,有学生、解放军,有机关干部和企业职工,有老人和少年儿童,对珠算科技知识、学术理论进行了一次广泛的大宣传、大普及、大提高,影响深远。  
       
       从 1990年开始,每年一次的海峡两岸珠算交流活动,并每年举办海峡两岸珠算通信比赛,到2002年累计参赛达320万人次。在此过程中,中国珠算协会十分重视海内外的学术理论研究和交流活动,不断开展珠算国际学术研究活动。1990年召开了亚太地区珠算学术交流会,1993年召开了黄山国际珠算学术理论研讨会,1996年在山东潍坊举办了首届世界珠算大会。国际间的珠算民间交往、访问活动频繁,学术交流不断。促成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于2002年在北京成立,标志着珠算心算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当代中国珠算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社会上的很多人都认为:“有了计算机,珠算该进博物馆了”,有的广告牌竟写出:“请用财务电脑,淘汰千年算盘”,甚至电视广告也曾出现“砸碎算盘,推出财务软件”的画面等。出现上述言论的原因,都是因为对珠算不了解所造成的。事实上,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珠算珠心算不仅没有消亡,反而获得空前发展和繁荣。这说明: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器)并不矛盾,并非有你无我;而是各有各的功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由于中国珠算协会重视学术理论研究,深刻揭示了珠算与计算机的一致性,在珠算科技知识大赛书中就指出:“ 电脑的基本原理与珠算一致;电脑系统与珠算系统相似;电脑与珠算语言对应;电脑与珠算在某些方法技巧上可以共享,在应用与教学中相得益彰。可以说珠算是形象化的电脑,电脑是武装以电子技术的珠算。” [5] 纠正了社会上对珠算的糊涂认识,促进了珠算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中国还特别注重珠算与学校数学教育内在联系的研究,使珠算对简化、提高数学教育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从而把珠算活动建立在最广泛的基础上,有了稳定的群众基础。例如,一直重视三算结合教学;进一步又把从竞赛中发展起来的珠心算教育作为科技知识大赛后珠算协会工作的“系统工程”,很快又出现了“用三算结合教材,采用珠心算式教法”而引入学校数学课内;接着又出现了“珠心算式的三算结合”教材,到世纪之交又出现了“中、西融合的优因数学教学”。此外,又把珠心算引向幼儿园,与幼儿园数学教育结合起来,深受家长和广大群众的欢迎……总之,珠算、珠心算是禾苗,数学教育是土地,离开了数学教育的广大群众基础,珠算、珠心算教育是难以发展的,珠算珠心算等级鉴定、竞赛等活动,以及高水平的选手也就没有来源。下面的一组数字就是很好的证明:  
       
       全国参加三算(口算、笔算、珠算)教学实验班的学生, 1980年有40个班2000人,1997年发展到5万多个班近300万人;② 全国参加珠心算学习的儿童,1991年8000人, 1997年突破100万人,到2002年达到350万人,现在早已突破400万。③ 全国参加珠算技术等级鉴定的人数,从1984年起,每年都在100万人次左右,1990年后,每年200万人次左右,1995年突破300万人次,截到1998年累计达到2800万人次;④ 从1981年开展珠算技术比赛以来,全国每年参加比赛的人数都在百万人次以上。由中国珠算协会举办的全国性比赛有28次。通过各种比赛,珠算技术水平迅猛提高,取得了惊人的进展:1988年全国第二届珠算技术比赛,个人全能成绩(加减、乘、除、帐表、传票5项,每项5分钟,下同) 为1000多分;1992年全国第三届大赛,个人全能成绩2000多分 (由这届起设立六项国家记录),1997年全国第四届大赛,全部打破了全国六项记录,个人全能(五项,每项5分钟)总分达到3250分(每秒,计算24个数码,包括写答案),领先世界水平。这届大赛,打破记录人数之多,提高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是珠心算教育的丰硕成果,也是开发珠算教育功能的显著成效。  
       
       从以上这些数字,可以明显看出,当代珠算的迅猛发展是空前的,是历史上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这是在电子计算机冲击下产生的奇迹,一个珠算发展史上了不起的奇迹!当然,这个奇迹来之不易。那么在珠算逆境中,这个奇迹是怎样得来的呢?找出它的原因,揭示它的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和今后珠算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并把珠算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四、中国珠算珠心算理论与实践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1979年,簿一波同志为《中华珠算》杂志题词指出:“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一千多年以来在金融贸易和人民生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用算盘和用电子计算机并不矛盾。现在还应充分发挥算盘的功能,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服务”。 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人类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几乎每天都在重新发明着,而且是在各个地方单独地进行的。”当然,珠算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曲折竞争中不断开拓、改进、发展,逐步完善起来的。但是发展的快慢,顺利或曲折,前进或倒退,与人们是否重视,是否不断研究和开发,方向是否正确密切相关,只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才能够使珠算更加绚丽多彩。  
       
       从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普及电子计算机(器)。面对这种情况,曾有人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例如,某大学刊出了告别珠算的文章,某省会城市火车站竖起了“告别千年珠算”的广告牌,电视片中甚至出现了砸碎算盘的场面……似乎珠算的历史就该画句号了。  
       
       然而,由于中国珠算协会处变不惊,冷静分析研究各种说法是怎样产生的?有没有道理?从中找出了正确的方向:普及珠算科技知识,开展珠算科技知识大赛,加强学术理论研究,找出了大力推进珠心算的的方向,把珠心算作为珠算协会系统工程。结果事实却出于这些“预言”所料,恰在此时出现了珠心算热。  
       
       心算,自有计算开始,人类就有心算。《数述记遗》中记述的第 14种算法:“既舍数术,宜从心计。”就指的是心算。心算有多种,有指心算(袖里吞金)、数码心算,老子说:“善数者不用筹策。”当是指在脑中想象摆弄算筹而算(筹心算)。珠算熟练了,在脑中也可想象算珠而心算即为珠心算。如此等等。珠心算,算法简捷、数位大、算得快,简明易学、易推广普及,是其它心算无可比拟的。多年经验证明,珠心算教育可以大面积普及,不仅小学生能学,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学,而且学的效果更好。三、 四岁的孩子就能掌握多位数心算,现在珠心算“神童”,在中国大地已不再是“寥若晨星”,而是“耀眼繁星” 成千上万。这震撼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以为珠心算不仅能够培养速算能力,还能够开发智力,使人变得更聪明!认为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于是珠心算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开来。  
       
       许多普通孩子成了“速算神童”。如果按幼儿园、小学原来那一套教学心算方法,不仅无法办到,甚至连想都是不敢想的。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种能这么有效地教学心算的方法。于是珠心算,孩子欢迎,教师和家长欢迎……倘若小学、幼儿园不开珠心算课,就影响招生。特别人们发现学习珠心算的孩子,不仅获得数学特长,而且能养成许多优良素质,并有利于各科学习,有“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  
       
       这是为什么?原因何在?引起了珠算工作者、数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许多珠算优越的特性,在可比的条件下,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出版了一批有独创性的珠算有关的学术理论著作,中国当代珠算无可争议的居于世界前列。  
       
       现在全国各地的珠算工作者,基本上都知道当代中国珠算事业迅猛发展的奇迹的由来。这就是中国古老的珠算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蕴藏着多种不可或难以替代的功能,现代又得到了较多的开发。过去长期以来只是单纯地利用珠算的计算功能,仅把它作为一种计算工具,而忽视珠算更重要的其他功能。直到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珠算的教育启智功能才显露出来,对珠算刮目相看,经过积极工作和宣传,逐步得到社会认同。这就是在电子计算机时代,珠算不仅没有消亡,相反取得空前的大普及、大发展的原因所在。  
       
       我国古人创造发明的珠算,似乎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发挥到极致。数百万名中小学生参加的珠心算教育, 4岁至13岁的孩子,不仅有超乎寻常的速算能力,而且普遍比同龄其他学生脑力反映快、学习成绩好、数理功课尤其突出。珠心算教育所创造的奇迹,宣告了珠算文化的不可替代性。  
       
       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瑰宝,珠算心算迅猛发展之势,不只在中国,而且在东南亚和世界许多国家都相当火爆。珠心算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出现在小学、幼儿园、街道、农村以及商店,摆在社会公众面前,令人不能不信服。人们不得不进一步去琢磨其中的奥妙和道理。作为珠算协会、珠算心算工作者、教育者、研究者许多人在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现象仅仅运用古珠算的观念,是解释不了的。必须以全新的观点和视角对珠算进行深入研究,从“基因”上认识它的先进性和现代意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和科学方法“扬弃旧义,创立新知”,从而获得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创立适应现代科技、教育环境的新方法。把珠算珠心算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五、弘扬珠算优秀思想方法,引领世界开创数学教育新纪元  
       
       珠算的教育启智功能,在 20世纪80年代末就基本在珠算圈里形成共识。珠心算教育的兴起,更突现了这一特性。许多地方简直就把珠心算与开发智力作为同义语,尤其在幼儿园对孩子和弱智儿童的教育中成效更为突出。  
       
       专家们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珠算珠心算是中国机械化数学的优秀代表之一。不仅手操作算珠的珠算计算功能简捷突出;将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运用,更加有用,更有广泛而长远的意义。把珠算符号化是现代珠算与古珠算的根本区别。从“基因角度看,珠算符号、模型至今仍然是最先进的。运用动态符号观念,由 2个珠母符号集成累数制、位值制而生成10个基数珠码,再衍化出26个算母符号,拼排算母就完成了计算,使用计算达到了理想的简捷境界。算盘是符号发生器,这些符号既可以在算盘上拨动拼排完成计算,又可内化在脑子里拼排完成计算(即珠心算),还可以电子技术按此模型实现运算,于是形成了手操算、脑算和计算机的通用算法模型。” [6] 这种算法模型既可以使数学和计算机教学简易化,又可以使算法多样化,动手动脑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还可培养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毅力、信心、优胜意识等优良素质,有效地开发智力。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一切科学技术中都通行无阻,从而能与现代科技融合成一体。在电子计算机时代,珠算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譬如珠算是教学计算机原理和算法,珠算是既直观又灵活简捷的教具。因此,要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珠算是再合适不过的利器。  
       
       珠算珠心算的教育的功能,一方面是开发智力,而另一发面是简化数学教育。“智力是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因素的综合”,“珠心算令耳聪,使目明,促手巧。珠心算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开发智力,而珠心算在这方面有显著作用。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它指的是思维的速度,是判断一个人智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7]  
       
       珠心算教学通过对儿童的培养,不仅使他们的计算速度不断提高,而且使儿童思维敏捷性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在珠心算教学过程中,儿童的手、眼、耳、口不仅配合协调,且左右两个半脑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交替运用,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的开发。儿童双手拨珠,在拨、看、听的训练中,要求动作规范、准确、迅速、力度适中,不仅锻练了手,也达到了心灵手巧,耳聪目明,提高了触觉、视觉、听觉的灵敏度。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对他们的学习作用是巨大的。在珠心算教学中观察力、注意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无论是看心算、听心算、拨珠时,都要求准、快,迫使儿童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由于儿童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把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儿童注意的对象变为儿童直接行动的对象,使儿童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有力地增强了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珠心算学习通过大量心算,使儿童想象力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在语文学习中,学过珠心算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更有新意,从而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弘扬珠算文化,还特别有利于改革数学教育。把珠心算与数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使数学教育达到简易、高效而现代化。首先把珠算符号化引入数学不仅节省教学时间,有利于脑算的形成;而且,还能简化数学教学,有利于数学与计算机的整合。利用珠图,可以让学生能够较早地接触和掌握几何内容;因为珠码符号有象形性,能使数形结合得更加紧密;又因珠图是在离散与连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先认识和学习离散的几何图形,再过渡到连续的线围图,既能够简化几何教学,也有利于计算几何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制作运用电子几何图形的能力。总之,弘扬珠算优秀思想方法,将引领世界开创数学教育新纪元。珠算经过符号化,就成为数学教育的强基因,既简化了数学内容,又使珠算与电子计算机教学自然整合。运用珠算符号于数学教育的简化作用,不亚于 16世纪欧洲把阿拉伯数码运用于数学的简化作用。珠心算符号模型溶入数学、计算机教育,将与数学、计算机同在。现代珠算心算研究大有可为,珠算心算事业前景光明,永葆青春。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珠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吴文俊论数学机械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第一版。  
       
      [3] 《正本清源 源远流长》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4] 同[2] 。  
       
      [5]河南省珠算科技知识竞赛组织委员会编《珠算科技知识 提要与问答 》,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1版,P8。  
       
      [6] 这里,参考了郭启庶教授的有关论著。  
       
      [7]《大众科技报》2003年第2版。
——
      
争分夺秒背单词 → income  n.收入;收益;进款
 □ 发帖时间:2011-2-17|10:31:09 |回复|返回|

 页次:1/1页 每页10  本主题贴数4 分页: 1


你还没有登录论坛,所以不能发表你的意见。你可以选择:

1、我已注册,我要

2、我还没注册,我要

3、太麻烦了,我还是

Go Top

Copyright by(C)2003-2015 http://abc.sy57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