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阳光论坛 ¤]参与讨论


阳光宝宝
90

 □ 主题: 旧事重提谈拼音
 □ 内容: 1楼

      作者:周有光 
       
       两位青年朋友先后来访,他们想深入探索《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意义,了解过去半个世纪方案在国内和国外逐步扩大应用的事实,方案对国外的汉语热发挥了什么作用,此外他们仔细询问了方案的制订过程。这里把两位青年朋友和我的谈话笔记删改合并,成为一篇问答,借以预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50周年。 
        
       问:2008年就要来到了,北京将举行奥运会,同时迎来《汉语拼音方案》公布5O周年。如何纪念这个50周年呢? 
        
       答:我看,最好的纪念方法就是不声不响地让拼音发挥更多作用。 
        
       问:媒体一再报道,国外掀起汉语热。汉语热意味着什么含义呢?是否象某些报道所说的那样,汉语将代替英语成为世界第一语言?拼音在这里起着什么作用? 
        
       答:为了跟中国这个巨大市场做生急,为了研究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为了到中国来看看这个世外桃源,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要求学习汉语,这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自然趋势。不论方言分歧,以人口多少来排队,汉语早已是世界第一语言了。这不等于说,汉语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汉语热不会改变汉语是“中国和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的地位。拼音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不可缺少的工具。汉语热,拼音跟着热。这一点,外国人比中国人了解得更清楚。 
        
       问:20世纪之末,美国国会图书馆把70万部中文图书的编目改成拼音。是否可以说世界各国的主要图书馆都采用拼音了? 
        
       答:美国国会图书馆改用拼音,影响极大。世界上有哪些图书馆采用拼音编目,没有调查。国内图书馆有哪些采用拼音编目,也还不知道呢!至于台湾,要等两岸关系进一步和解。 
        
       问:拼音在哪些方面的应用得到了显著的成功? 
        
       答:大致说吧,小学生入学先学拼音;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用拼音字母注音和编序;出国护照上的汉语姓名都注明拼音;电脑上输入拼音、以词和词组为单位,自动变成汉字,不用拆字编码;新加坡采用拼音,影响东南亚;联合国采用拼音,并以拼音为拼写中国大陆地名的标 
       准;诸如此类的应用都得到了显著的成功。 
        
       问:在国内国外多方面的应用中,哪一种应用的意义最大? 
        
       答:拼音是国内的文化钥匙,国际的文化桥梁。全国小学生都学习拼音,这是现代教育的重大革新。拼音正在帮助中国进入全球化时代。 
        
       问:有人说,外国人重视拼音,中国人轻视拼音,甚至限制拼音的应用。小学课本不许分词连写。这是怎么一回事? 
        
       答:有人认为,小学课本上的拼音只可音节分写,不可按词连写,连写了就成文字了,违反“拼音不是文字”的规定。其实方案中就有按词连写的例子,例如“ertong"(儿童)。这个问题要慢慢来改变认识。 
        
       问:为什么一定要分词连写?越南拼音文字不分词连写,不是也行得通吗? 
        
       答:我们看书,心中默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读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叫“分词连读”。“分词连写”是“分词连读”的自然反映,有多方面的实用,例如在电脑上,连写方便输入拼音自动变成汉子,大量减少同音选择。 
        
       问:拼音字母有人叫它罗马字母,有人叫它拉丁字母,为什么不统一称呼? 
        
       答:这套字母,来源很古,罗马帝国用作文字,后世称罗马字母。罗马帝国的语言是拉丁语,文字是拉丁文,所以又称拉丁字母。称呼不统一已成国际习惯,难于更改。 
        
       问:今天提倡宏扬华夏文化,是否跟利用拼音相抵触? 
        
       答:拼音要证明能为华夏文化服务,而且是宏扬华夏文化的得力助手,这才能争取大家喜欢拼音。例如:要证明,用拼音给汉字注音,比反切好;要证明,出国印名片,汉字加拼音,名片才管用;要证明,电脑输入拼音能自动变成汉字,不必记忆字形编码。如此等等,要做宣传工 
       作。 
        
       问:建国初期,为什么用了不少工夫制订民族形式方案? 
        
       答:听说,毛主席到苏联问斯大林,中国改革文字应当如何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主席回来后,当时的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开始制订民族形式方案。后来吴玉章向毛主席报告,制订了几种民族形式方案,都不理想,还是采用罗马字母好。毛主席同意了,又经党中央通过,才采用罗马字母。 
        
       问:当时你对字母形式问题,表态没有? 
        
       答:我写了一本小书《字母的故事》,略述世界古今字母历史,提供选择字母的参考。毛主席的秘书曾来取去这本书。 
        
       问:听说,方案公布之后,你发表《从胡琴是国乐谈起》,说明罗马字母可以成为中国字母,这篇文章引起刘少奇的注意? 
        
       答:刘少奇说,“胡”也可能是少数民族,不一定是外国。 
        
       问:制订的那些民族形式方案是个什么么样子? 
        
       答:可惜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中都毁了。依稀记得,有三个主要的民族形式设计:1、以丁西林为首的设计,用全新的汉字笔画式音素字母。2、以黎锦熙为首的设计,是改良注音字母而形成的音素字母。3、以郑林曦为首的秘书组设计,是汉字笔画式音素字母,可以组合成为声韵双拼。加上一个俄文字母式设计,曾经非正式地在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传看。 
        
       问:注音字母算不算民族形式? 
        
       答:如果汉字形式就是民族形式,注音字母当然是民族形式。 
        
       问:那么为什么不沿用注音字母而要另订方案呢? 
        
       答:当时关于方案有三种意见:1、原来提倡注音字母的人们要求改进注音字母;2、原来提倡国语罗马字的人们要求改进国罗;3、原来提倡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人们要求改进北拉;大家都不满意于旧有的方案。 
        
       问:你写过文章说,民族形式是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心理习惯,新的设计难于得到大众承认是民族形式。现在还是这个看法吗? 
        
       答:罗马字母原来是罗马帝国的民族形式,国际上用开了就成为国际形式。英文字母是英国的外来字母;用久了就成为英国的民族形式。 
        
       问:从技术观点看,民族形式好呢,国际形式好呢? 
        
       答:民族形式容易适合不同的语言特点,国际形式便于国际流通。谚文字母适合朝鲜语的特点,但是一离开朝鲜无人认识。 
        
       问:有文章说,采用俄文字母也是当时的一种选择? 
        
       答:听说,苏联副总理来到北京,对陈毅副总理建议采用俄文字母。陈副总理说,中国熟悉罗马字母,为了方便跟东南亚华侨和世界各国交流,罗马字母比较合适。 
        
       问:你的文章说,古代中国有书同文,今天世界有书同字母。这是什么意思? 
        
       答:秦并六国,需要全国性的文字。全球化时化,需要世界性的字母。战后许多新独立国家创造文字都采用罗马字母,无一例外。电脑网络上需要共同使用的媒介字母,这是技术设计,不是正式文字。 
        
       问:你们研究的“罗马字母国际读音表”,为什么没有发表? 
        
       答:设计罗马字母拼音方案,要以罗马字母国际读音为依据。当时我请彭楚南主持这一研充,费了很大工夫,编成一个“罗马字母国际读音表”。我把读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音域”,第二层次是“引申音域”,第三层次是“罕用音域”。例如:BDG读浊音属于基本音域,读清音属于引申音域;JQX读“基欺希”属于罕用音域。这是一项有价值的字母学研究课题。由于许多国际音标不便排印,没有发表。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中毁了。彭楚南被错划为右派,折磨而死! 
        
       问:当时是不是很多人主张声韵双拼? 
        
       答:声韵双拼设计,主要来自群众。当时文改会收到群众来言800多件,其中有不少双拼设计。双拼有传统,清末卢戆章和王照的设计都是双拼,要用60多个字母。注音字母改为三拼(声介韵),打破双拼传统,字母从60多个减少到37个。国语罗马字采用音素化原则,放弃双拼传统。 
        
       问:放弃双拼,是否为了采用罗马字母? 
        
       答:罗马字母也可以双拼,那要一母两用,在左为声,在右为韵,单独字母不能定音。这个办法后来在“带调双拼”的盲字中应用,实践失败。 
        
       问:国语罗马字由著名学者们设计,为什么传不开? 
        
       答:国语罗马字的特点是以拼法变化表示声调,这很巧妙,缺点在繁复,不利推行。 
        
       问: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为什么也放弃了? 
        
       答:北拉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多方面的实用要求。过犹不及,一点不错。 
        
       问:原草案有六个新字母,为什么都放弃了? 
        
       答:“原草案”是最初的草案,只在有限范围内传看,征求意见。其中没有新字母,而是用了极少几个“双字母”和“变读法”。由于语言学家们主张“一音一母、一母一音”,就改用了六个新字母,后来作为“草案”发表出去,公开征求意见。新字母不受欢迎。邮电部门说邮电需 
       要国际流通,新字母不能国际流通。 
        
       问:可是ü( u上两点)算不算新字母?这个字母不方便,可否改写“yu”? 
        
       答:“原草案”写作“y”(迂);国语罗马字写作“iu”(yu)。“y”的作用太多,“iu”是双字母,都不受欢迎。“迂”是一个重要元音,需要有一个独立字母来表示,于是采用德文的“ü”(u上两点)。可以改写,作为权宜之计。 
        
       问:修正草案为什么分甲乙两式? 
        
       答:分甲乙两式,可以广泛征求群众的不同意见。主要分别在“基欺希”的写法上;甲式写法接近国罗;乙式写法接近北拉;后来放弃“变读法”,改为独立字母,遵从注音字母用独立字母的原则。 
        
       问:原草案称为“汉语拼音文字草案初稿”,对吗?后来发表的“草案”为什么把“文字”两字删除了?群众要求有一个“文字方案”。 
        
       答:“拼音”不可能一步登天成为“文字”。“拼音”不是“拼音文字”,这是国家的政策。这个政策切合实际。 
        
       问: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的事情。为什么要定为国际标准呢? 
        
       答:汉语拼音方案既是中国的事情,也是国际的事情。世界各国跟中国往来,都要利用拼音作为媒介。过去一个地名有多种拼法,“北京”拼成Peking, Pekin,等等。“鲁迅”有20种拼法,外国人以为是20个不同的人。地名拼法不标准,对国际航空极为不便。人名拼法混乱,对图书馆编目不便,对人员国际往来不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给每一个国家的语言规定一种罗马字母的标准拼法,作为国际交流的公用媒介,这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汉语拼音方案定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 7098),使中国有了一座通往国际的文化桥梁。 
        
       问:你过去写文章说,从中国到欧洲有一条丝绸之路;从欧洲到中国有一条字母之路。字母之路,崎岖漫长,险阻重重。现在不是畅通了吗? 
        
       答:通了,但是还不能说畅通。从历史来看,明末外国人开始用罗马字母给汉字注音,民国初年公布注音字母,不久又公布国语罗马字,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东亚的汉字和西欧的罗马字母,东西十万里,上下三千年,“风马牛不相及也”,现在竟然两相偎依,如影随形。历史的发展,使人惊叹! 
        
       2005-09-09,时年100岁 
        
      
——
      
争分夺秒背单词 → merchant  n.商人;零售商
 □ 发帖时间:2010-12-8|16:43:10 |回复|返回|



阳光宝宝
90

 □ 主题: 回应:旧事重提谈拼音
 □ 内容: 2楼

      续谈 
        
       一位朋友看了我的《旧事重提谈拼音》,又看了两位青年朋友谈话的原始记录。他说“你把原始记录的大部分都删掉了,树叶削光,只留树干。”我说,“稿件不宜太长,删掉了许多过时的话。”他说,“过时的话,对新一代青年来说,可能仍有参考作用。”他选择部分可能仍有参考作用的过时的话,成为这篇《续谈》。 
        
       问:汉语拼音方案的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和口语化,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答:设计方案需要规定范围,以免无所适从,三原则就是规定的范围。 
        
       问:为什么又加上“三不是”:不是汉字拼形方案而是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方言拼音方案而是普通话拼音方案,不是文言拼音方案而是白话拼音方案? 
        
       答:为了说明拼音方案不是万能的,而是功能有限的。 
        
       问:你把拼音字母比作润滑油,外国留学生说它是进入中国文化宝库的“芝麻开门”。是否低估了拼音字母的价值? 
        
       答:润滑油和芝麻都微不足道。微不足道而到处有用,这就是拼音字母的不平常。 
        
       问:从文化史来看,拼音方案有什么价值? 
        
       答: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不断交流。在全球化时化,文化交流将越来越频繁。注音字母只能做国内的文化钥匙。拼音字母还能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这就是拼音方案在文化史上的价值。 
        
       问:方案规定,字母“i”有三种读音:元音“i”(衣)之外,还表示“知蚩诗”和“资雌思”的两个韵母。有人主张分成三个各自独立写法。你看好吗? 
        
       答:我们反复做了多种试验,“一当三用”最为方便,也符合十三辙的原理。你不妨再去试验试验。 
        
       问:把调号加在“iu”和“ui”的后一字母上,这合理吗? 
        
       答:这不是方案委员会的规定,而是群众的习惯写法。 
        
       问:“知”的声母“zh”出现频繁,不经济,也不符合国际习惯。为什么不改为“j”? 
        
       答:“j”已经用作“基”的声母。“zh,ch,sh”有规则,“j,ch,sh”不规则。 
        
       问:有人不喜欢标调符号,说它是满脸麻子。还能改进吗? 
        
       答;关于标调方法,我们做了多种比较:加符号、加数码、变拼法等等。“加符号”比较利多弊少。它接近法文,方便省略,继承注音字母。缺点是“ü”(两点)上加调号,符号重叠。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问:有人问,可否不用隔音字母“y,w”,使方案更加简洁? 
        
       答:“零声母”处用隔音字母,能使音节分明,便于阅读。例如“义务”写“yiwu”比“iu”好。不用隔音字母会引起一系列拼写和阅读麻烦。这个问题曾经反复研究过。 
        
       问:“a”“g”等字母有两种写法,可否合并成一种? 
        
       答:某些外国习惯,一种写法用于儿童,一种写法用于成人。这个习惯没有遵守的必要。可以合并成一种。 
        
       问:字母名称,现在各人说法不一,怎么办? 
        
       答:字母名称,虽有规定,难于推广。起初受注音字母名称的影响。现在又受英文字母名称的影响。可能要在长期实践中,由群众来约定俗成。 
        
       问:制订方案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答:制订方案必须考虑两个间题:一是以汉语的音韵原理为基础,另一是照顾字母使用方法的国际习惯(主要是接近英法德文)。兼顾二者很不容易。 
        
       问:为什么到如今还有人对方案表示不满意? 
        
       答:方案技术,利弊共生,只能利多于弊,不能有利无弊,难于皆大欢喜。 
        
       问:制订方案为什么要三年之久?经过了哪些步骤? 
        
       答:草案要征求意见和法定审查。多方面征求意见:全国政协、地方政协、各个政府部门、全国各种群众团体等的意见,都要尽可能吸收。多层次法定审查:首先由拼音方案委员会通过和文字改革委员会通过,送国务院组织审订委员会通过和国务院委员会通过,再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方案的制订是十分慎重的。 
        
       问:方案成为国际标准,为什么也经过了三年? 
        
       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46)1979年在巴黎和华沙开会,中国代表建议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中国代表对方案作详细说明,解答各国代表的疑问,争取法日等国代表带头支持,建议得到立案,进行程序讨论。中间由ISO组织进行内部审订。1982年ISO在南京开会,审定提案正式文本,由ISO理事会通过电报通知会员各国,用电报表决,结果多数国家复电同意,拼音方案正式成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编号:ISO 7098),这也是十分慎重的。 
        
       问:英美为什么要反对? 
        
       答:采用拼音,就要废除使用了100年的英国人设计“威妥玛方案”,改变英文中拼写汉语的习惯,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后来他们也采用作为国际标准的拼音。 
        
       问:为什么制订方案以后还要制订正词法?为什么不把正词法订入方案之中? 
        
       答:方案是音节的拼写法;正词法是语词的拼写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方案有“注音字母”和“国语罗马字”为前例;正词法没有前例。“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还要补充实施细则和各种专用规则。正词法比方案复杂得多,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问:有人主张“我的”连写,不分写。这样是否方便而合理? 
        
       答:在研究过程中,曾经试定“我的”连写,而且“的、得、地”形式不同,后来为求便于在小学推行,改定“的”字一律分写。这类问题不止一个,要在实践中逐步改进。基本规则经过试用,需要不断修订。 
        
       问:英文没有正词法,汉语拼音是否可以也不要? 
        
       答:英文的拼写法,是群众从古至今在很长的时期中逐渐形成的习惯。学者从中分析出正词法,条例复杂,内部多矛盾,并非没有正词法。 
        
       问:拼音方案加正词法是否就是拼音文字了? 
        
       答:方案加正词法完成了拼音的技术设计。要成为跟汉字并用的拼音文字,还要有多数人民的经常使用和国家法律的审定认可,这需要很长的时期才能逐步实现。国家的语文政策是:用拼音帮助汉字,不是以拼音代替汉字。 
        
       问:“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是否是先进的教学法? 
        
       答:它是先进的教学法,当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特别是要结合电脑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6-01-13,时年101岁
——
      
争分夺秒背单词 → transport  vt.运输 n.运输
 □ 发帖时间:2010-12-8|16:43:20 |回复|返回|

 页次:1/1页 每页10  本主题贴数1 分页: 1


你还没有登录论坛,所以不能发表你的意见。你可以选择:

1、我已注册,我要

2、我还没注册,我要

3、太麻烦了,我还是

Go Top

Copyright by(C)2003-2015 http://abc.sy57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