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不知不觉间,“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在今年悄然度过了自己50岁的生日,与充满机遇和坎坷的2008年相比,这个生日显的是如此的平静和平凡。 在平静和平凡背后,汉语拼音早已渗透到有汉语存在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到几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如同吃饭穿衣一样不可或缺,它已经走过了50年乃至几千年不平凡的历程。 纵观中国的五千年文化,汉字无疑是最灿烂的文化硕果,但同时也是最难以品尝的的苦果,识读的困难将大多数人挡在了汉字的大门外,读书于是成了少数人的特权,传统的直音法和反切法逃脱不了以汉字给汉字注音的的高门槛,中国人就在这样的高门槛下面临着民智难开的尴尬境地。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此曾经不无感慨的说:“你要想入地狱,你就去学汉字”,为学习汉语汉字深感不便的他创立了第一个为汉字设定的罗马字母注音体系,距今已经有400多年。 拥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文盲的文明古国终于还是迎来了屈辱的时刻,无数仁人志士在痛心疾首之余,无不在尽力寻找救国兴国的钥匙,要强国、先强民,要强民、先普及教育,要普及教育,先普及汉语汉字教育。就在那一时代开始,在完善汉语汉字体系,降低汉字识读门槛的道路上,众多的有识之士毅然参与了进来。 从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到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从诞生于1913年的“注音字母”到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再到1931年的“拉丁化新文字”,对汉字正音和标注的努力从未停止过。 在全盘西化的极端思潮中,在因循守旧的阻力下,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时,对于拼音的探索在艰难而坚定的前行。 新中国同样没有忽视这已经踯躅前行了几千年的事业,在1955年拼音方案委员会设立,包括吴玉章、周有光、吕叔湘在内的十余名语言学专家历经三年时间,在 600余种拼音方案中仔细甄别,详加推敲,终于在1957年确定了一份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拼音研究经验,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方案,并于次年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并且在全国推广,1958年2月1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个方案解决了汉字读音标注问题,既不违背传统,又易于接受,同时又与国际上流传最广的拉丁字母接轨。汉字和汉语发音之间的认知鸿沟一夕填平,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的轨道轰然铸成。正如现年102岁的参与了当年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周有光老先生不无自豪的说的那样:“ 这个拼音的作用它在国内是一个文化的‘钥匙’,你到国外去呢,就变成一个文化的‘桥梁’了。” 这个凝结了无数人智慧与汗水的"钥匙"在1958年开始全国推广,并于同年秋季进入了小学的课堂,成为每一个中国孩子学习知识的起点。同时汉语拼音又作为扫盲运动的一部分,引导着千千万万渴望知识的人走上了学习的道路,神州大地从未被如此强烈的学习热情所笼罩,从未聆听过如此响亮的读书声,从那一刻起,沉默的东方巨龙才真正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1982年,汉语拼音作为“桥梁”的作用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认可,“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成为以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国际通行标准,国际社会长时间以外文(威妥码式拼写)拼写中国名词的局面终于被属于汉语体系的汉语拼音所打破。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外交流的增多,这座“桥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汉语拼音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制定,基本遵循了拉丁字母的固有发音,外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人学习外语的过程均变得容易许多,中国走向国际,世界认识中国,诞生于2,30年前的汉语拼音方案依然具有勃勃的生命力。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风暴席卷全球,只有解决了用几十个键盘按键将几万个汉字准确高效的表达出来的难题,中国才能真正的参与到信息和互联网的革命中来,一时间,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万码奔腾”的盛况,无论是王码、郑码、表形码等型码还是各种拼音方案都各领一时风骚,已经诞生了近四十年时间汉语拼音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老且弥坚,其天然生长在标准键盘上的优势以及汉语拼音对中国人极高的普及率使汉语拼音的录入方案一直受到最大的关注。只要解决好了拼音录入的问题,就可以让亿万对拼音再熟悉不过的中国人都参与到信息革命的大潮中来,这是多么大的责任和挑战! 从大量重码中筛选单字,从仍然不少的重码中筛选词语,拼音输入法从这样的雏形中起步,拼音输入法的不需入门但选字缓慢,型码打字快捷却入门不易,就如一百年前一样,我们的语言文字在充满挑战的新时代又走到了一个岔路口,也正如一百年前一样,在岔路口前面的人们,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智能ABC、微软拼音、紫光拼音、拼音加加、智能狂拼等输入法以及各种双拼方案一直都在进步,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属于中国人的信息时代逐渐到来,伴随着输入法的发展,中国人在信息社会和互联网上显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积极。 然而在输入法的功能探索到达一定的阶段后,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也给拼音输入法行业带来了新的难题:互联网和日常生活中的热词、新词层出不穷,汉语表达方式日益丰富,以常用字词为录入单元的拼音输入越发的难以准确的满足用户的录入需求,如何使拼音输入法的词库做到紧跟时代脚步、覆盖每一个汉语角落就成为了一个崭新且迫切的课题。由于手工收集的方式不具备完整性和时效性,拼音输入法的词库充实工作一度停滞,2003-2006三年间没有任何一个主流拼音输入法进行较大的版本更新,拼音输入法领域似乎即将要陷入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