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阳光论坛 ¤]参与讨论


阳光宝宝
90

 □ 主题: 汉民族的方块文字
 □ 内容: 1楼

      汉民族的方块文字  
       
       章寿 文 
       
        
       
      世界上最大的汉民族,为何会发展越来越大?翻阅史书,且不论世界其它 国家和其它民族,单就草原民族而言,经常的规律就是不停的分裂,不停的涌现。有时辽阔大草原涌现出的大量民族,让严谨得非常呆板的史学家常常无从下笔。 
       
      还有汉民族为何有强大的凝聚内力,为何能不停地同化进入中原的无数少数民族?即便汉民族常常处在屈辱的奴役状态下,仍能以高度而强烈的腐蚀性,同化更为“强大”的统治者民族? 
       
      如同是屈原的《天问》,虽然难以寻找原因,但学者们仍从千头万绪中理出头绪,找到了最简单而又关键的原因——汉字对汉民族的内聚作用。  
       
       著名学者柏杨的研究,最早体现汉字强大的内聚力,在周王朝时期就体现出来。写出千古传颂的《天问》的作者屈原的母国——楚王国建国过程中,最大的一件事是接受了汉民族的方块文字。使前秦时期的汉、楚两大言语相异的民族,因文字统一的缘故,最后终于融化为一个民族。 
       
       这是柏杨总结的方块文字第一次显示出它的功能。其功能在大分裂的南北朝时代再次显示,在满洲民族的清王朝入主中国后,又第三次显示出来。 
       
       作为至今尚在流行的活文字——汉字,其源远流长,独一无二。神话传说中就留下了一系列的故事,神农作穗书、黄帝作云书、少昊作鸾凤书、帝尧作龟书。有书为证的则是《易经》系辞所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现代考古发现,当中国的土地上出现最早的民族,汉民族的发端——夏民族时,汉字也开始了真正的肇端。 
       
       从夏王朝开始的文字,发展到商王朝的甲骨文、周王朝的金文、大篆,文字对民族的强大的凝聚内力,就逐渐崭露头角,随着夏民族相继崛起的商、周、楚、越等民族,不停地融合、同化,周边的蛮、夷、戎、狄,也经过春秋战国的民族大熔炉,将诸民族熔炼成一个崭新而强大的富有活力的全新民族。 
       
       秦始皇统一六国,终于彻底打破了中原各民族壁垒,填平了民族间的心理鸿沟,迎来了汉民族最早的黄金时代。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文字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增强了汉民族的历史稳定性。 
       
       大篆发展倒小篆,到汉代时,小篆又简化为隶书,被史册称为文字学的“隶变”,其实也是民族意义的剧变,民族称号的正式诞生了。而且严格地说,真正含意的汉民族,且被外人称呼为一个统一的汉民族,也是自汉王朝开始。 
       
       隶变,是古往今来汉字的一个伟大变革,它把篆书方正平直化,使汉字完全脱离了图画性质,而点画化、符号化了。从此汉字在结构上不再发生什么变化,字体也基本稳定了下来。后来出现的楷书、行书、草书乃至简体字,都不过是隶书更简单的变种而矣。 
       
       与隶变相对应的是,汉民族经秦汉的定形,不管朝代的风云变幻,不管中原王朝谁主沉浮,也不管汉民族为主为仆,方块汉字组成的战阵,其威风凛凛如同秦皇地宫中庞大的兵马俑战阵,横扫六合、混一宇宙,在华夏中原大地,始终都是居于领袖地位,统帅任何民族的文字。且不说羯、氏、羌和南方诸蛮族俚、蹊(左为人旁)、僚,无文字,强盛数百年的匈奴也停留在“毋文书”,乌丸“刻木为信”,甚至在南北朝时代雄霸中原数百年的鲜卑族,也“不识文字”。 
       
       经隶变而列成强大方阵的方块文字,一个个字符就变成了一个个士兵,勇武地捍卫着汉文化和汉民族。 
       
       中国历史上的独特现象出现了,所有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均使用汉字进行交往。汉字的公用性,汉字的先进性,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生产力,让汉民族得到应有的民族尊敬。 
       
       中华历史上不断出现的“全盘汉化”,从此不停地在史册上出现。入踞华夏中原的鲜卑族,就是最早推行“全盘汉化”的民族。中原强盛的北魏王朝,孝文帝拓跋宏不仅使用汉字进行交往,而且严禁本民族的语言。其最终结果,就是强大的鲜卑族,迅速同化在汉民族的汪洋大海中。
——
      
争分夺秒背单词 → increasingly  ad.日益,越来越多地
 □ 发帖时间:2007-12-13|13:17:53 |回复|返回|

 页次:1/1页 每页10  本主题贴数0 分页: 1


你还没有登录论坛,所以不能发表你的意见。你可以选择:

1、我已注册,我要

2、我还没注册,我要

3、太麻烦了,我还是

Go Top

Copyright by(C)2003-2015 http://abc.sy57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