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一 本篇篇首有“立官则以身宜”一语,放以“官”字为篇题。篇后所附残简文字均与本篇重复,可见此篇原有两本。“宫一”之“一”,疑指两本中的第一种本子。篇后所附残简疑为“官二”,因残缺过甚,姑附于《官一》篇 后。由于本篇文字艰涩费解,简文次序不易确定。释文中一部份简文前加*号,表示这些简目前的排列顺序不一定正确。本篇内容主要论述各种军事措施及阵法的作用或适用的场合。 [] 官一(1) 孙子曰:凡处卒利阵体甲兵者(2),立官则以身宜,贱令以采章(3),乘削以伦物,序行以□□,制卒以州闾,授正以乡曲(4),辨疑以旌舆,申令以金鼓(5),齐兵以从迹,庵结以人*雄,邋军以索阵(6), 茭肄以囚逆,陈师以危□,射战以云阵,御裹以羸渭(7),取喙以阖*燧,即败以包□,奔救以皮傅,燥战以错行。用□以正□,用轻以正散,攻兼用行城,*□地□□用方,迎陵而阵用?l,险□□□用圜,交易武退用兵,□□阵 临用方*翼,泛战接厝用喙逢,囚险解谷以□远,草驵沙荼以阳削,战胜而阵以奋国,而……*为畏以山?l(8),秦怫以逶迤,便罢以雁行,险厄以杂管,还退以蓬错,绕山林以曲次,袭国邑以水则,辩夜退以明简,夜警 以传节(9),厝入内寇以棺士,遇短兵以必舆,火输积以车,阵刃以锥行,阵少卒以合杂。合杂,所以御裹也。??行连削,所以结阵也。云折重杂,所权??也。?Y凡振陈(10),所以乘疑也。隐匿谋诈,所以钓战也 (11)。龙隋陈伏,所以山斗也。 □□乖举,所以厌津也。□□□卒,所以□□也。不意侍卒,所以昧战也。遏沟□陈,所以合少也。疏削明旗,所以疑敌也。剽阵{车差}车,所以从遗也。椎下移师,所以备强也。浮沮而翼,所以燧斗也。禅{衤舌}括 {艹?~}避,所以莠{聂木}也。简练剽便(12),所以逆喙也。坚阵敦□,所以攻??也。揆断藩薄,所以眩疑也。伪遗小亡,所以??敌也(13)。重害,所以茭□也。顺明到声,所以夜军也。佰奉离积,所以利胜也。刚 者,所以御劫也。更者,所以过□也。□者,所以御□也。……者,所以厌□也。胡退□入,所以解困也。 *** ……令以金…… ……云阵,御裹…… ……?l,秦怫以逶迤,便罢…… ……夜退以明简,夜警…… ……舆,火输积以车,阵…… ……龙隋阵…… ……也。简练□便,所以逆…… ……断藩薄,所以眩…… ……所以??敌也。重害,所…… ……奉离积,所以利…… (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处卒,疑指选择有利地形驻军。利阵,疑谓使其阵坚利。体甲兵,疑指统帅军队。 (3)贱,疑借为践,实行。采章,指彩色的旗帜、车服等物。 (4)州闾,州里。州里、乡曲,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 正,长。以上两句意谓按地方行政组织编制士卒,任命官长。 (5)舆,疑借为旟(yu余),古代绘有鸟纹的旗。金,指金属军乐器。以上两句意谓军中以旗帜、金鼓指挥行动,士卒不会有疑虑。 (6)索阵,与下文之囚逆、云陈、羸(lei雷)渭、皮傅、错行等,疑皆阵名。 (7)御,抵御。裹,包围。 (8)山?l(qu驱),与下文之逶迤、杂管、篷错、曲次等,疑皆阵名。 (9)传(zhuan撰),符信。节,符节。意谓夜间巡逻以传节为凭证。 (10)?Y凡振陈,疑当读为飙风振尘。 (11)钓战,引诱敌人出战。 (12)简练,训练选拔。剽(piao漂)便,指骁勇敏捷的士卒。 (13)??,西汉前期文字多用作“?u”,此处疑借为“饵”。意谓故意丢失一些财物引诱敌军。 [强兵]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从内容、文例和字体看,不象是孙膑兵法的本文,但它记述了齐威王与孙膑之间关于富国强兵的问答,内容重要,故列为上编之末。估计本篇可能是后人抄附在《孙膑兵法》书后的。 威王问孙子曰:“……齐士教寡人强兵者,皆不同道。……[有]教寡人以政教者,有教寡人以……[有教]寡人以散粮者,有教寡人以静者,……之教□□行之教奚……[孙子曰]:“……皆非强兵之急者也。”威[王]……孙子 曰:“富国。”威王日:“富国……厚,威王、宣王以胜诸侯(1),至于…… *** ……将胜之,此齐之所以大败燕(2)…… ……众乃知之,此齐之所以大败楚人(3)反…… ……大败赵(4)…… ……人于?m桑而擒氾皋也(5)。 ……擒唐□也(6)。 ……擒□?`…… (1)《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威王、宣王用孙子(膑)、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可参考。 (2)齐败燕,当指公元前三一四年齐宣王伐燕事。 (3)齐败楚,疑指齐与韩、魏等国伐楚取重丘之战(参看注(6))。事在公元前三○一年齐湣(min民)王初立时。 (4)据《竹书纪年》,魏惠王后元十年(齐威王三十二年,公元前三二五年)齐败赵于平邑,俘赵将韩举。 (5)“人”上一字尚余残画,似是“宋”字。据史书记载,齐湣王十五年宋为齐所灭。此处所记可能是灭宋以前的某次战役。?m(nie镍)桑,今江苏沛县。 (6)“唐□”疑即唐昧。《史记。楚世家》记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三○一年)“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取我重丘而去。”唐昧,他书或作唐蔑。如果“唐□”确系唐昧,则此简与上文“大败楚人”一简所记当为一 事。 十阵 本篇论述十种阵法的特点和作用。 十阵(1) 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2),有数阵(3),有锥行之阵(4),有雁行之阵(5),有钩行之阵(6),有玄襄之阵(7),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方阵者,所以??(8)也。圆阵者,所以槫 (9)也。疏阵者,所以{口犬}也。数阵者,为不可掇(10)。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11)也。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12)也。钩行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13)。玄{羽襄}之阵(14)者,所以疑众难故也。 火阵者,所以拔也。 水阵者,所以伥固也。 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15),居阵在后。中之薄也,将以{口犬}也。重□其□,将以??也。居阵在后,所以…… [圆阵之法]……(16) [疏阵之法],其甲寡而人之少也,是故坚之。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17)。 故必疏钜间(18),多其旌旗羽旄,砥刃以为旁。疏而不可蹙(19),数而不可军(20) 者,在于慎。车毋驰,徒人毋趋(21)。凡疏阵之法,在为数丑(22),或进或退,或击或{豕页}(23),或与之佂,或要其衰(24)。然则疏可以取锐矣(25)。 数阵之法,毋疏钜间,戚而行首积刃而信之,前后相保,变□□□,甲恐则坐(26),以声坐□,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27),?B之而无间,{车反}山而退。然则数不可掇也。 锥行之阵,卑(28)之若剑,末不锐则不入(29),刃不薄则不??,本(30)不厚则不可以列阵。是故末必锐,刃必薄,本必鸿(31)。然则锥行之阵可以决绝矣。 [雁行之阵],……中,此谓雁阵之任(32)。前列著{有雍}(33),后列若??(34),三……阙罗而自存,此之谓雁阵之任。 钩行之阵,前列必方,左右之和(35)必钩。三声(36)既全,五彩(37)必具,辨吾号声(38),知五旗。无前无后,无…… 玄{羽襄}之阵,必多旌旗羽旄,鼓{羽非}{羽非}庄,甲乱则坐,车乱则行,已治者□,?}?}啐啐(39),若从天下,若从地出,徒来面不屈(40),终日不拙。此之谓玄{羽襄}之阵。 火战之法(41),沟垒已成,重为沟堑,五步积薪,必均疏数,从役有数,令之为属枇,必轻必利,风辟……火既自覆,与之战弗克,坐行而北。火战之法,下面衍以{艹外},三军之士无所出泄(42)。若此,则 可火也。陵?Y蒋{艹外},薪荛(43) 既积,营窟未谨(44)。如此者,可火也。以火乱之,以矢雨之,鼓?Y敦兵(45),以势助之。火战之法。 水战之法,必众其徒而寡其车,令之为钩楷??柤贰辑□绛皆具。进则必遂,退则不蹙,方蹙从流,以敌之人为招(46)。水战之法,便舟以为旗,驰舟以为使,敌往则遂,敌来则蹙,推攘因慎而饬之,移而革之,阵 而□(47)之,规(48)而离之。 故兵有误车有御徒,必察其众少,击舟{豕页}(49),示民徒来。水战之法也。 七百八十七 (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疏,稀疏。 (3)数,密集。 (4)锥行之阵,前尖如锥的阵形。 (5)雁行之阵,横列展开的阵形。 (6)钩行之阵,左右翼弯曲如钩的阵形。 (7)玄襄之陈,掘后文所述当是一种疑阵。 (8)??(zhuan专),截断。 (9)槫(tuan团),借为团,结聚。 (10)掇(duo多),疑借为??(duo多),割取。 (11)决绝,突破而切断之。 (12)接射,疑指用弓矢交战。 (13)虑,计谋,图谋,指作战的方针、计划。此句之意疑谓钩行之阵宜在改变作战计划时使用。 (14)玄{羽襄}之阵,即玄襄之阵。 (15)方,疑借为旁。薄中厚旁,意谓方阵中心人少,周围人多。 (16)据上文,此处当有论圆阵的简文。“圆阵之法”四字据本篇文例增补。 (17)是,疑借为示。以上二句意谓用旌旗和兵器以显示威武。 (18)钜,借为距。疏距间,加大阵列的间隔距离。 (19)蹙(cu促),迫促。 (20)军,包围。 (21)徒人,步卒。趋,疾走。 (22)丑,类,群。数丑,几个小群,指几个小型的战斗单位。 (23){豕页},意义不详。银雀山所出其他竹简中或用作刚毅之毅,疑即《说文》毅字异体。 (24)要,通“邀”。参看《陈忌问垒》注⑩。 (25)意谓疏阵可以用来袭取敌人的精锐部队。 (26)坐,指军阵稳定不动。 (27)辱,借为?Z(nu女去声),挫折。 (28)卑,借为譬。 (29)未,指剑端。不入,不能突破。 (30)本,指剑身。 (31)鸿,大。 (32)任,作用。 (33){有雍},疑借为{豸雍}(yong雍),兽类,形似猿。 (34)??,野猫。 (35)左右之和,指军阵的左右两翼。 (36)三声,指军中金鼓笳铎的声音。 (37)五彩,指各种颜色的军旗。 (38)号声,号令之声。 (39)?}?}(ke磕)啐啐(zu卒),疑指士卒鼓?Y之声。 (40)徒,步兵。屈,穷尽。“徒来”之语见《孙子。行军》:“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 [] (41)此节文字分前后两段,自此以下至“坐行而北”为一段,说明防御火攻的方法。“火战之法,下而衍以{艹外}”以下为另一段,说明火攻敌军的方法。下文“水战之法”也分两段,前一段似说明防御敌人自水上进 攻之法,后一段似说明自水上进攻敌人之法。 (42)无所出泄,无处逃脱。 (43)薪荛(rao饶),柴草。 (44)营地整治不周密。 (45)敦,劝勉。意谓鸣鼓喧?Y,以激励士卒的斗志。 (46)招,箭靶。 (47)此字有残损,可能是“歹”宇,也可能是“支”宇或“丈”宇。 (48)规,疑借为窥。 (49)津,渡口。 十问 本篇用问答形式就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各种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击敌方法。本篇共十组问答,除第一组和第十组的位置可以肯定以外,其它各组的前后顺序是整理者编次的。 十问(1) 兵问曰:交和而舍(2),粮食均足,人兵敌衡(3),客主(4)两惧。敌人圆阵以胥(5),因以为固,击[之奈何?曰]:击此者,三军之众分而为四五,或傅(6)而佯北,而示之惧。彼见我惧,则遂分而不顾。 因以乱毁其固。驷鼓同举,五遂(7)俱傅。五遂俱至,三军同利。此击圆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富我贫,敌众我少,敌强我弱,其来有方,击之奈何?日:击此者,□阵而□(8)之,规而离之,合而佯北,杀将其后,匆令知之。此击方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人既众以强,劲捷以刚,锐阵以胥,击之奈何?击此者,必三而离之,一者延而衡(9),二者□□□□□恐而下惑,下上既乱,三军大北。此击锐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既众以强,延阵以衡,我阵而待之,人少不能,击之奈何?击此者,必将三分我兵,练我死士,二者延阵张翼,一者材士练兵(10),期其中极(11)。此杀将击衡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人兵则众,车骑则少,敌人十倍,击之奈何?击此者,当保险带隘(12),慎避广易(13)。故易则利车,险则利徒。此击车之道也。 交和而舍,我车骑则众,人兵则少,敌人十倍,击之奈何?击此者,慎避险阻,决而导之,抵诸易(14)。敌虽十倍,便我车骑,三军可击。此击徒人(15)之道也。 交和而舍,粮食不属(16),人兵不足?f(17),绝根而攻,敌人十倍,击之奈何? 曰:击此者,敌人既□而守阻,我……反而害其虚。此击争□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将勇而难惧,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无虑,其将则威,其兵则武,而理强梁偼(18),诸侯莫之或待(19)。击之奈何?曰:击此者,告之不敢,示之不能,坐拙而待之,以骄其意,以惰其 志,使敌弗识,因击其不□,攻其不御,压其骀(20),攻其疑。彼既贵既武,三军徙舍,前后不相睹,故中而击之,若有徒与。此击强众之道也。 交和而舍,敌人保山而带阻,我远则不接,近则无所(21),击之奈何?击此者,彼敛阻移□□□□□则危之,攻其所必救(22),使离其固,以揆其虑(23),施伏设援,击其移庶(24)。此击保固之道也。 交和而舍,客主两阵,敌人形箕(25),计敌所愿,欲我陷覆,击之奈何?击此者,渴者不饮,饥者不食,三分用其二,期于中极,彼既□□,村士练兵,击其两翼,□彼□喜□□三军大北。此击箕之道也。七百一十九 (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和,军队左右垒门。舍,扎营。意谓两军相对,准备交战。 (3)敌,相当。意谓双方人力和武器相当。 (4)客指进攻的一方,主指守御的一方。 (5)胥,等待。 (6)傅,借为薄,迫近,接触。 (7)遂,借为队。 (8)参看《十阵》注(47) (9)延而衡,与下文“延阵以衡”同意,指把军阵延长,横着摆开。 (10)材士,材力之士。练兵,精选的士卒。 (11)中极,要害。意谓务期攻敌要害。下文“期于中极”与此同意。 (12)意谓凭据险阻隘塞之地,恃以为固。 (13)意谓要避开平敞开阔的地形。 (14)抵,挤,推。意谓把敌人压迫到平坦的地带。 (15)徒人,步卒。 (16)属,连续。意谓粮食接济不上。 (17)?f,疑借为恃。 (18)理强梁偼,疑当读为“吏强粮接”,吏指军吏。 (19)待,抵御。意谓其它诸侯国都不能抵御。 (20)骀(tai台),疑借为怠。 (21)以上二句意谓我离敌太远则打不到敌人,离敌过近则无立足之地。 (22)“攻其所必救”之语见《孙子,虚实》。 (23)揆(kui葵),揣度。意谓揣度敌人的行动意图。 (24)庶,众。移庶,移动中的敌众。 (25)意谓敌人把军队布置成簸箕形的阵势。 略甲 本篇简文残缺,无法看出主要内容。除首简以外,各简次序不能确定,释文一律提行,不连写。 本篇字体与《十阵》、《十问》相近,不易区分,现将可能属于这三篇的残简一并附于本篇之后。 略甲(1) 略甲之法,敌之人方阵□□无…… ……欲击之,其势不可,夫若此者,下之…… ……以国章,欲战若狂,夫若此者,少阵…… ……反,夫若此者,以众卒从之,篡(2)中因之,必将…… ……篡卒因之,必…… ***……左右旁伐以相趋,此谓{钅??}钩击。 [] ……之气不藏于心,三军之众□循之知不…… ……将分□军以??□□□□寡而民…… ……威□□其难将之□也。分其众,乱其…… ……阵不厉,故列不…… ……远揄之,敌倦以远…… ……治,孤其将,荡其心,击…… ……其将勇,其卒众…… ……彼大众将之…… ……卒之道…… (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篡,借为选。 客主人分 本篇指出,作战时人众、粮多、武器精良都不足恃,只有掌握战争规律,明了敌我双方情况,善于利用有利形势和良好地形,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 客主人分(1) 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客倍主人半,然可敌也(2)。 负……定者也(3)。客者,后定者也,主人安地抚势以胥(4)。夫客犯隘逾险而至,夫犯隘……退敢刎颈,进不敢拒敌,其故何也?势不便,地不利也。势便地利则民自…… 自退。所谓善战者,便势利地者也。带甲数十万,民有余粮弗得食也,有余……居兵多而用兵少也,居者有余而用者不足。带甲数十万,千千而出,千千而□之…… 万万以遗我。所谓善战者,善翦断之,如□会捝者也。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则锱[铢]而有余(5)。不能分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倍而不足。众者胜乎?则投算而战耳(6)。富者胜乎?则量粟而战耳 (7)。兵利甲坚者胜乎?则胜易知矣(8)。故富未居安也,贫未居危也;众未居胜也,少[未居败也]。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 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9),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故明主、知道之将必先□,可有功于未战之前,故不失;可有之(10)功于已战之 后,故兵出而有功,入而不伤,则明于兵者也。五百一十四 *** ……焉。为人客则先人作…… ……兵曰:主人逆客于境…… ……客好事则…… ……使劳,三军之士可使毕失其志,则胜可得而据也。是以按左?x右(11),右败而左弗能救;按右?x左,左败而右弗能救。是以兵坐而不起,避而不用,近者少而不足用,远者疏而不能…… (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客,指战争中攻入他人境内的一方。主人,指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 分,份量,比例。 (2)敌,匹敌。意谓主人兵力只有客方的一半,然而可以与之匹敌。《汉书。陈汤传》:“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 (3)此句残缺,原文疑当作:“主人者,先定者也。”先定,指先作好部署。 (4)意谓凭据良好地形,利用有利形势,严阵以待。 (5)《淮南子。兵略》:“故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锱(zi资)铢有余;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简文“锱”字残存“金”旁,“铢”字全缺,今据《淮南子》补。锱、铢都是古代两以下的重量单位, 比喻份量极小。 (6)算,古代计数用的算筹。意谓如果人多既能取得胜利,那只要数数算筹就可以决定胜负了。 (7)意谓如果财富雄厚就能取得胜利,那只要量一量粮食的多少就可以决定胜负了。 (8)意谓如果武器装备精良就能取得胜利,那么胜负也就太容易知道了。 (9)“以为固”上约缺八字,据《善者》篇的类似文字,以上两句可补足为,“受敌者不得相[知,沟深垒高不得]以为固。”受敌,受攻击。 (10)“之”字疑是衍文。 (11)?x(chi翅),击。按左?x右,意谓牵制敌人之左翼,而攻击其右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