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 凡例 一、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前四篇记孙膑擒庞涓事迹以及孙膑与齐威王、田忌的问答。其它各篇篇首都称“孙子曰”,但内容书体都与银雀山汉墓所出孙武兵法佚篇不相类,所以可以肯定是孙膑兵法。下编各篇没有提到孙子,今据内容、文例及书体定为孙膑兵法。由于竹简残断散乱,而孙膑兵法又早巳亡佚,无从核对,整理工作中肯定会有错误。本书中可能有一些本来不属于孙膑兵法的内容搀杂在内,请读者指正。 二、每篇释文前标出篇题。凡由编者补加的篇题,外加[]号以示区别。 )-I2 三、一篇中所收各简,凡文字相连的,或其间虽有缺字、缺简,但确知其属于同一段文字的,释文都连成一段写。简文提行分段时,释文也分段。 四、有的简虽然可以确定属于某篇,但不能确定它在篇中的位置。有的简很象是属于某篇的,但又不能十分肯定。释文把这些简分别附于各篇之末,加三个*号与成段释文隔开。这类简除去彼此文字相连的以外,每简释文都提行写。 五、不能辨识的字以及由于竹简残断而缺去的字用□号表示,但字数超过五个或字数无法确定时(包括中间缺整简的情况),则用……号表示。与……号相连约□号一般省去。 六、根据上下文补出的缺文或简文原来脱字,外加[]号。 七、简文原来的各种标号,释文一律略去,另加标点符号。 八、如果简文中引语的开头或结尾处正在残缺部分,释文就只标下引号或上引号。 九、为了便利广大读者,简文中的异体字和假借字多改写为通行字,如“{月?N}” 改作“体”,“?l”改作“窘”,“亓”改作“其”,“{亻??}”“?m”改作“敌”,“??”改作“阵”,“侍”改作“待”,“埶”改作“势”,“??”改作“情”,“兑”改作“锐”等。 擒庞涓 本篇记述孙膑在“围魏救赵”之战中,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等办法,在桂陵大破魏军,俘获庞涓。这是孙膑运用他的军事思想取得胜利的一个著名战例。 擒庞涓(1) 昔者,梁君将攻邯郸(2),使将军庞涓、带甲(3)八万至于茬丘(4)。齐君(5)闻之,使将军忌子(6)、带甲八万至……竞。庞子攻卫(7)□□□,将军忌[子]……卫□□,救与……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请南攻平陵(8)。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9),难攻也。吾将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10),北有卫,当途有市丘(11),是吾粮途绝也。吾将示之不知事。”于是徒舍而走平陵(12)。……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孙子曰:“都大夫孰为不识事(13)?”曰:“齐城、高唐(14)。”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以□□□减□□都横卷四达环涂(15)□横卷所□阵也。环涂{车皮}甲(16)之所处也。吾未甲劲,本甲不断(17)。环涂击柀(18)其后,二大夫可杀也(19)。”于是段齐城、高唐为两(20),直将蚁附(21)平陵。挟{艹世}(22)环涂夹击其后,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23)。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乎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24)。 事将何为?”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梁郊(25),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26)。”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27),兼趣舍(28)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29),而擒庞涓(30)。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31)。四百六(32) *** ……子曰:“吾…… ……孙子曰:“毋待三日……” (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庞涓,战国时人,早年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被魏惠王任为将军。简文中庞涓又称庞子。 (2)梁君,指魏国国君惠王(公元前三六九--前三一九年在位)。魏国在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又称梁。邯郸,赵国国都,今河北邯郸。 (3)带甲,穿有铠甲的士卒,此处泛指军队。 (4)茬丘,地名,其地末详。 (5)齐君,指齐威王(公元前三五六--前三二○年在位)。 (6)忌子,即田忌,齐国的将军,曾荐孙膑于齐威王。 (7)卫,国名,原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春秋时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 (8)平陵,地名。据下文“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卫”,则此平陵应在宋、卫之间。 (9)东阳,地区名。战邑,指平陵。意谓平陵是东阳地区军事上的重要城邑。 (10)宋,国名,原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战国初期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11)市丘,地名,在魏国。 (12)徙舍,拔营。走,急趋。 (13)都,齐国称大城邑为都。都大夫,治理“都”的长官。 这里似指那些率领自己都邑军队跟从田忌参加战争的都大夫。孰,谁。 (14)齐城、高唐,齐国的两个都邑。齐城,疑即齐都临淄,在今山东临淄。高唐,在今山东高唐、禹城之间。 (15)环涂,下文屡见,疑是魏军驻地或将领之名。一说“环涂”即“环途”,迂回的意思。 (16){车皮},疑借为彼此之彼。 (17)末甲,前锋部队。本甲,后续部队。 (18)柀,疑借为破。 (19)孙膑的意思似是要牺牲“不识事”的二大夫,使魏军产生齐军软弱无能的错觉。 (20)段,借为断。意谓把齐城、高唐二大夫带领的军队分成两部。 (21)蚁附,指攻城,形容军士攻城时攀登城墙,如蚂蚁附壁而上。 (22)挟{艹世},疑是魏军驻地或将领之名。一说借为浃渫,形容军队相连不断。 (23)术,道路。意谓齐城和高唐二大夫的军队在行军的道路上大败。 (24)厥,借为蹶(jue绝),摔倒,败。 (25)请派遣轻快的战车向西直趋魏国国都大梁城郊。 (26)以上两句意谓把队伍分散,让敌人觉得我方兵力单薄。 (27)辎(zi资)重,军用物资器材。 (28)趣,行进。舍,止息。趣舍,指行军。“兼趣舍”就是急行军,昼夜不停。 (29)弗息,不停息。桂陵,地名,在今山东菏泽东北。 (30)《史记。魏世家》记魏惠王十八年(据《竹书纪年》当为十七年,公元前三五三年)齐、魏桂陵之战,没有提到庞涓;记后十三年(据《竹书纪中》当为后十二年)的马陵之战时,说庞涓被杀,太子申被虏(《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记略同,但谓庞涓自杀)。简文记庞涓于桂陵之役被擒,与《史记》所记不同。 (31)尽,终极。意思是称赞孙膑的作为尽善尽美。 (32)此数字为本篇字数总计。 [见威王] 此篇题为编者所加。本篇记孙膑初见齐威王时,陈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孙膑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禁止争夺,对春秋战国以来儒家所鼓吹的以“仁义”去战的说教,作了有力的批判。 )-9 [见威王](1)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1)。此先王之傅道也(2)。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3)。战不胜,则所以削地面危社稷(4)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5)者亡,而利胜(6)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7)而后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8)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9)有二,中国(10)四,…… 素佚而致利也(11)。战胜而强立,效天下服矣。昔者,神戎战斧遂(12);黄帝战蜀禄(13);尧伐共工(14);舜伐劂□□而并三苗(15),……管;汤放桀(16);武王伐纣(17);帝奄(18)反,故周公浅之(19)。故曰,德不若五帝(20),而能不及三王(21),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22)仁义,式(23)礼乐,垂衣裳(24),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效举兵绳(25)之。” )-zk (1)士,借为恃。意谓军事上没有永恒不变的有利形势可以依赖。 (2)傅,借为敷,布,施。意谓这是先王所传布的道理。 一说“傅”为“传”宇之误。 (3)在,存。孙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孔丘复辟奴隶制的反动纲领“兴灭国,继绝世”的含义不同。 (4)社,士神。稷(ji既),谷神。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 (5)乐兵,好战。 (6)利胜,贪图胜利。 (7)事备,做好战争的准备。 (8)委,委积,即物资储备。 (9)夷,指古代我国东方地区的部族。 (10)中国,指中原地区。 (11)此句上文残缺,原文大概是说帝王不能无所作为而致利。佚,同逸,安闲。 (12)神戎,即神农。斧遂,或作补遂。《战国策。秦策》: “昔者神农伐补遂。” (13)蜀禄,即涿鹿,地名。《战国策。秦策》:“黄帝伐涿鹿而禽蚩(chi痴)尤。” (14)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15)并,借为屏,屏除,放逐。传说舜曾征伐过南方部落三苗。 (16)汤,商朝开国国君。桀,夏朝最后的国君。放,流放。 (17)武王指周武王,周王朝的建立者。纣,即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个王。 (18)帝,疑是商宇之误。奄,商的同盟国,在今山东曲阜东。 (19)周公,周武王弟。武王死,子成王年幼,周公辅政。 浅,借为践,毁、灭之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灭商后,被封的纣王之子武庚又联合奄、徐等国叛周,被周公征服。 (20)关于五帝,历来说法不一。据《史记》,指黄帝、颛顼(zhuanxu专恤)、帝喾(ku酷)、尧、舜。简文似以神农为五帝之一。 (21)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的君主,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 (22)责,借为积。 (23)式,用。 (24)譬喻雍容礼让,不进行战争。 (25)绳,纠正。意谓以战争解决问题。 威王问 本篇记述孙膑与齐威王、田忌关于用兵的问答。前一部分就敌我兵力对比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作战方法。后一部分主要指出用兵最重要的是“必攻不守”。 威王问(1)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2),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3),皆坚而固,莫敢先举(4),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5)之,贱而勇者将(6)之,期于北(7),毋期于得(8)。为之微阵以触其侧(9)。是谓大得。”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10)之曰赞师。毁卒乱行(11),以顺其志,则必战矣。”威王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让威。必臧其尾,令之能归(12)。长兵(13)在前,短兵(14)在□,为之流弩,以助其急者(15)。□□毋动,以待敌能(16)。”威王曰:“我出敌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孙子[曰](17):“命曰……威王曰:“击穷寇奈何?”孙子[曰]……可以待生计矣。”威王曰:“击均(18)奈何?”孙子曰:“营而离之(19),我并卒(20)而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21),按而止(22)。毋击疑。”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23)。”威王曰:“地平卒齐(24),合(25)而北者,何也?”孙子曰:“其阵无锋也。”威王曰:“令民素听(26),奈何?” 孙子曰:“素信(27)。”威王曰:“善哉!言兵势不穷(28)。” 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孙子曰:“有。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 故曰,三里{氵籍}洳将患军(29)……涉将留大甲(30)。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洰虫}寒(31)也,……奈何?”(32)孙子曰:“鼓而坐之(33),十而揄之(34)。”田忌曰:“行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而示之利(35)。”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36)耶?”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37),令民畏上(38)也。可以益胜(39),非其急者也。”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 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40)所用,而子大夫(41)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孙子曰:“料敌计险(42),必察远近,…… 将之道也。必攻不守(43),兵之急者也。……骨也。”田忌问孙子曰:“张军(44) 毋战有道?”孙子曰:“有。?y险增垒(45),诤戒(46)毋动,毋可□□毋可怒。”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孙子曰:“有。埤垒广志(47),严正辑众(48),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49)。”田忌问孙子曰: “锥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50)?篡卒(51)为士者何也?劲弩趋发(52)者何也?飘风之阵者何也?众卒(53)者何也?”孙子曰:“锥行者,所以冲坚毁锐也。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54)也。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 飘风之阵者,所以回□□□[也]。众卒者,所以分功有胜也。”孙子曰:“明主、知道(55)之将,不以众卒几(56)功。”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57),几(58)知兵矣,而未达于道(59)也。 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60)者亡。齐三世其忧矣(61)。” ……善则敌为之备矣。”孙子曰…… ……孙子曰:“八阵已陈…… ……孙子…… ……险成,险成敌将为正,出为三阵,…… ……倍人也,按而止之,盈而待之,然而不□…… ……无备者困于地,不□者…… ……士死□而傅…… (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 (2)齐威王问用兵的道理于孙膑。 (3)相望,对峙。 (4)先举,先采取行动。 (5)尝,试探。 (6)将,率领。 (7)期,预期。北,败北。 (8)得,得胜。 (9)微,隐蔽的。意谓以一部分隐蔽的兵力袭击敌军的侧面。 (10)命,名。 (11)卒,古代军队组织的一种单位。行,指队列。意谓故意使阵列显得混乱,以诱惑敌人。 (12)臧,疑借为藏。意谓隐蔽好后面的部队,以便撤退。 (13)长兵,长柄兵器,如戈矛。 (14)短兵,短柄兵器,如刀剑。 (15)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流弩,即机动的弩兵。意谓在危急的时候,以机动的弩兵救应。 (16)《通典》卷一百五十九引《孙子》佚文:“敌鼓噪不进,以观吾能。”“能”宇用法与此相近。 (17)“曰”宇原简写脱,据文义补。 (18)击均,攻击势均力敌的敌人。 (19)营,迷惑。离,分离。意谓迷惑敌人,使之分散兵力。 (20)并卒,集中兵力。 (21)不离,谓敌人不分散兵力。 (22)指我方按兵不动。 (23)此二句见于《孙子。计》。 (24)平,平敞。齐,严整。此句意谓地形和士卒条件都很好,却打败仗。 (25)合,交战。 (26)素,平时,一贯。听,听从命令。 (27)信,守信用。 (28)一说此句应读作:“善哉言!兵势不穷……”此简与下一简之间尚有缺简。 (29){氵籍}洳,即沮洳(juru巨入),沼泽泥泞地区。意谓周围若有三里沼泽泥泞地带,则将为军队的患害。 (30)大甲,疑指全副武装、铠甲坚厚的兵卒。 (31){洰虫}寒,疑借为渠幰,即渠{巾詹},亦称渠答,张在城上防矢石的设备。一说渠答就是蒺藜。关于蒺藜,参看《陈忌问垒》注(4)。 (32)此处下引号与前一上引号无关。“……壁延不得者{洰虫}寒也……”是孙膑的话,“……奈何?”应是田忌的话,其间有脱简。 (33)鼓,击鼓。古代用鼓指挥进攻。坐,疑借为挫。此句可能是说用进攻来挫败敌人。 (34)揄,引。疑此句意谓以多种办法引诱敌人。 (35)意谓要有严明的法纪,又要有奖励。 (36)急者,最要紧的事情。 (37)正乱,整饬军纪。 (38)畏上,敬畏上级。 (39)益胜,有助于取胜。 (40)善者,指善战者。 (41)子大夫,敬称,此处指孙膑。 (42)分析敌情,审察地形。 (43)指以进攻为主,而不是以防御为主的战略。 (44)张军,即陈兵。 (45)?y,借为萃,居止的意思。意谓凭据险要,增高壁垒。 (46)诤(zheng证),借为静。戒,戒备。意谓加强戒备,按兵不动。 (47)埤,同卑。广志,发扬士气。意谓修筑低垒,表示无所畏惧,以激励士气。 (48)正,疑借为政。辑,团结。意谓严明法令,以团结士卒。 (49)意谓必须持久。 (50)锥行、雁行,皆阵名,参看《十阵》。 (51)篡,借为选。选卒,经过挑选的善战的士卒。 (52)劲弩,强弩。趋发,利箭。 (53)众卒,与选卒相对,指一般士卒。 (54)绝阵取将,破敌阵、擒敌将。 (55)道,法则,规律。 (56)几,这里作指望讲。 (57)九和七疑指威王与田忌所问问题的数目。据上文,威王所问有“两军相当……”、“我强敌弱……”、“敌众我寡……”、“我出敌出……”、“击穷寇”、“击均”、“以一击十”、“地平卒齐……”、“令民素听”等九个问题,田忌所问有“患兵者何也……”、“……奈何”、“行阵已定……”、“兵之急者”、“张军毋战”、“敌众且武必战”、“锥行者何也……”等七个问题,与此处所说的数字正相符合。 (58)几,这里作接近讲。 (59)未达于道,意谓还没能达到掌握战争规律的境地。 (60)穷兵,指穷兵黩(du读)武。 (61)齐国在威王、宣王时,国势很强,至湣王末年为燕国所败之后,国势遂衰。自威王至湣王,恰为三世。由此看来,孙膑兵法有可能是孙膑后学在湣王以后写定的。 陈忌问垒 本篇记田忌与孙膑之间的问答。简文残缺,现存部分主要说明在未能构筑壁垒时,如何组织配备各种兵力来进行作战。 陈忌问垒(1) 田忌问孙子曰:“吾卒……不禁,为之奈何?”孙子曰:“明将之问也。此者人之所过而不急也。此□之所以疾……志也。”田忌曰:“可得闻乎?”曰:“可。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2)。是吾所以取庞□而擒太子申也(3)。”田忌曰:“善。事已往而形不见。”孙子日:“蒺藜者,所以当沟池也(4)。车者,所以当垒[也]。□□[者],所以当堞(5)也。发(6)者,所以当埤堄也(7)。长兵次之,所以救其隋也(8)。?W(9)次之者,所以为长兵□也。短兵次之者,所以难其归而檄其衰也(10)。弩次之者,所以当投机也(11)。中央无人,故盈之以……卒已定,乃具其法。制曰:以弩次蒺藜,然后以其法射之。垒上弩戟分(12)。法曰:见使{世木}来言而动……去守五里置候(13),令相见也。高则方之,下则圆之(14)。夜则举鼓,昼则举旗。” ……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15)之将荀息(16)、孙轸(17)之于兵也,未……c ……无以军恐不守。”忌子曰:“善。”田忌问孙子曰:“子言晋邦之将荀息、孙[轸]…… ……也,劲将之阵也。”孙子曰:“士卒…… ……田忌曰:“善。独行之将也。…… ……言而后中。”田忌请问…… ……人。”田忌请问兵情奈何?…… ……见弗取。”田忌服问孙…… ……橐□□□焉。”孙子曰:“兵之…… ……应之。”孙子曰:“伍…… ……孙子曰:…… ……见之。”孙子…… ……以也。”孙…… ……将战书柧(19),所以哀正也。诛□规旗,所以严后也。善为阵者,必□□贤…… ……明之吴越,言之于齐。曰知孙氏之道者,必合于天地。孙氏者(20)…… ……求其道,国故长久。”孙子…… ……问知道奈何。”孙子…… ……而先知胜不胜之谓知道。□战而知其所……所以知敌,所以曰智,故兵无…… (1)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陈忌即田忌,陈、田二字古代音近通用。 (2)应猝,应付突然发生的事变。这句的意思可能是说:这种方法是用来应付处于隘塞死地之中的紧急情况的。 (3)“庞”下所缺之字当为“子”或“涓”字。太子申,魏惠王的长子,参看《擒庞涓》注(30)。 (4)蒺藜,古代用木或金属制成的带刺的障碍物,布在地面以阻碍敌军前进。因与蒺藜果实形似,故名蒺藜。 池,护城河。此句意谓蒺藜的作用相当于沟池;(5)堞(die碟),城墙上的矮墙。 (6)发,疑借为?X(fa伐),即盾。 (7)埤堄(bini闭逆),城墙上有孔的矮墙。意谓?X的作用相当于埤堄。 (8)隋,疑借为隳(hui灰),危也。 (9)?W(cong葱),小矛。 (10)徼,通“邀”,截击。衰,疲惫。意谓截断敌军的归路,阻击疲惫的敌人。 (11)投机,抛石机。意谓弩的作用相当于抛石机。 (12)分,半。意谓壁垒上弩和戟各占一半。 (13)候,即斥候。意谓距守望之处五里设置哨所。 (14)方和圆疑指哨所的外形。 (15)晋邦,晋国。 (16)荀息,春秋时晋国名将。 (17)孙轸(zhen诊),《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有《孙轸》五篇、图二卷。疑孙轸即先轸,春秋时晋国名将。 (18)自此以下各简,字体与本篇前面的简文相似,其中有的简似不属于本篇,但由于残缺过甚,不能单独成篇,姑附于此。 (19)柧,或作觚(gu姑),古人在上面写字用的多棱的木条。 (20)这里大概是把孙武、孙膑的军事理论作为一家的学说看待。“明之吴越”,是说孙武运用此种军事理论于吴越。“言之于齐”,是说孙膑以此种军事理论言之于齐威王。由于兼包两个孙子而言,所以称“孙氏”,不称“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