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地方当局将在明年成立“产官学推动小组”,联合世界重要大学联署,推动将繁体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实在此前,国内已有人提出过类似建议,现在台湾又有这样的打算。如果真能在四年内达到目标,当然是汉字之福。 不过汉字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从时间上说,从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甲骨文算起,到现在已有三千多年时间。而且汉字的发展过程是延续的,中间改变的只是字形。传世的甲骨文字,绝大多数是可以解读的。此后演变成的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标准字体以外的俗体字、简体字都是可以识别解读的。汉字今天还在使用,人数有十多亿,流通的范围不仅包括中国的两岸四地,还遍及世界上的华人聚居区和历史上的汉字流通区。 在历史上,汉字的使用和流通范围并不限于中国历朝的统治区,也不限于汉族(华夏诸族)的聚居区。在历史中国的范围内,一些非汉族也使用汉字,如回族。有些民族虽有自己的文字,但也同时采用汉字,有的还以汉字为基础创造自己的文字。由于历史的原因,今天中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也曾全部或部分采用汉字,如朝鲜、韩国、越南、日本、琉球(今日本冲绳)等。在一些中国移民及其后裔聚居的国家,有的至今以汉字为官方文字之一,有的有很大的流通范围。至于受汉字影响的文化区,其范围更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中国人移居世界各地,汉字出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除了由官方认可并得到大多数人使用的标准字形、字义外,也产生过各种阶段性的或区域性的变异,还创造出一些仅仅流通于特定区域或人群的新字或新义,有的以后消失了,有的还在使用,有的已进入标准汉字。 但无论有多少因时间或空间而发生的变化,也无论它们今天是否还在中国的范围,或者是否还在流通使用,全部汉字应该是一个整体。如果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然也应整体上报。 台湾与大陆对传统汉字使用的不同名称,是不同的发展过程所决定的。繁体字是对简体字而言的,大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文字改革,制定了规范的简体字,并且通过法律的形式正式颁布和推行。既然有了简体字,未加简化的文字就成了繁体字。而台湾地区没有进行过简化,不使用法定的简体字,自然也不存在相对的繁体字。在这种情况下,将长期形用的标准文字称为正体字也很正常。正体是对异体——也包括实际已流行但未得到官方认可的简体字——而言的。如果一定要大陆将繁体字称为正体字,那么已经使用半个世纪的法定简体字难道就不“正”了吗?同样,一定要台湾将“正体字”称为繁体字,那么当地标准的简体字也在哪里?所以在现阶段,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切后,自会水到渠成。如果强求一致,或者以此为借口人为制造矛盾,不仅会影响汉字申遗,也非全世界汉字的使用者和汉字文化圈之福。 实际上,在汉字发展过程中一向存在由繁趋简的过程。现在大陆通行的简体字,有的早在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中就已出现,宋代以来的印刷品的,有的简体字的写法与今天并无二致。当初制定标准简化字时,除了少数文字是新制定的外,多数是在现在的简体字中择优采用和标准化。台湾虽未正式推行简体字,在书写中使用却相当普遍。另一方面,在大陆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认繁写简”的建议,即在使用简体字的同时,还是要识繁体字,以利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人认为现在电脑普及,书写困难已不成问题,可以取消简体字,全面恢复繁体字。两岸在存异的同时也有趋同的一面,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无论如何,汉字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趋势是主流,整体申遗有百利而无一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