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要知难而进 在电视中看到,中国老百姓很少说普通话。看电视谁也不能完全听懂他们的说话。推普从国语运动算起,已经有一个世纪了。成绩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 1998年末,报纸说大中城市能说普通话的人口已经达到80%,可是不知道这指的是“规范普通话”呢,还是“方言普通话”。 普及的标准是: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人们希望知道,全国有多少学校已经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推广普通话的成绩,需要用统计来说明。 对“方言普通话”有两种相反的看法。一种是肯定的看法,认为方言普通话是客观的广泛存在,应当利用来作为推普的基础。另一种是否定的看法,认为方言普通话是没有“达标”的普通话,提倡蓝青官话只会妨碍规范普通话的推广。对大众来说,学习“规范普通话”,实际得到的往往是“方言普通话”。蓝青官话是未成熟的普通话。这就是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过:标准必须一致,要求可以分级,学习可以渐进。 不少人说,普通话测试标准不应当过于重视“轻声、儿化、变调”等语言特点。据说,广播员和电视主持人的口语中,这些语言特点正在逐渐趋向弱化。是否真的如此,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群众对推普和测试,反对学院主义。听听群众的意见或许有利于改进工作。 全民学习“规范共同语”是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和全民义务教育的产物。封建时代的人民安土重迁,大众不需要规范共同语。中国是一个正在勉强进入现代、而又恋恋不舍古代的社会,建立和推广规范共同语所遇到的问题,跟先进国家不同。 推广普通话的成绩高低,是教育的寒暑表,教育的成绩高低是社会发展的寒暑表。推普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改进方法,加强力度,知难而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