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有光 不必记忆编码的中文信息处理 中文信息处理,从它的主要功能来说,就是在“语词处理机”(电脑或电子打字机)上,输入和输出汉字文件(书信、文章、资料等),对文件加工、贮存、检索和打印;联系激光排印机进行排版和印刷,联系远距离的语词处理机进行文件的传输。 实现这些功能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输入”汉字,“输入”汉字的方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速成字输入法”。通过“大键盘”或“大字表”,用手指击键或电笔点触,把汉字逐个输入。这种方法现在已经不用。 第二阶段:“拆字编码法”。把汉字拆开,成为“笔画”或者“部件”,称作“码元”;把“码元”编成“代码”,在通用的字母键盘上,输入“代码”,变成汉字。汉字的笔画和结构非常复杂,“拆字”有无穷的可能性,因此已经产生了了七百五十种以上的“编码”设计,据说现在超过了一千种。人们戏称为“万码奔腾”!这是汉字输入法的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拼音变换法”。输入“拼音”,以“语词”(包括“词组、成语、语组”等)为单位,自动变换成为汉字,叫做“拼音汉字变换法”,简称“拼音变换法”。这种不用编码输入法是汉字输入法的第三阶段。 “编码”需要学习,“拼音”也需要学习。不同的是,“拼音”在中国大陆是小学的必修课,“编码”不是小学课程。联合国、外国华人聚居区、外国学校的汉语课,都利用“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为国际标准的“拼音”(ISO70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