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光潜 那个叫李成的剃头匠害了一身的脓疮,于是,他想到了田间地头最易得到的、又具有吸湿性的甲骨片。他将它们碾成粉末,撒在脓疮上,结果真的出现了奇迹,不仅消了脓疱,而且那玩意儿还可以止血。李成多了心眼儿,将那些随处可得的甲骨当做“龙骨”卖给药店,其赚头远远在替人剃头之上。一开始,药店老板要求他将甲骨上的刻痕用刀刮去。可随着“龙骨”身价的提升,供求越来越大,李成再也掩藏不住农民的狡黠,他不再将每一片甲骨上的刻痕刮干净了。 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乎人的意料。1899年夏月,时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金石家王懿荣拉肚子拉得很凶,屡治无效,后找到一位深谙医道的老中医开了方子,其中有味药叫“龙骨”。家人火速将方子上的药从附近的达仁堂如数“请”了回来。王懿荣也许出于好奇,随手拈出一片已经捣碎的“龙骨”,却被吓一跳——这龙骨上怎么会有似文字一般的刻痕呢?他让家人再去那家药店买了若干“龙骨”,发现有的已经被人削过,有的上面依然有许多类似于文字的刻痕。王懿荣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这刻痕十有八九是古代的一种文字,它不同于“籀”和“篆”。 病情尚未痊愈,王懿荣就满京城地搜寻那些非同寻常的“龙骨”,并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与此同时,他又请古董行的朋友们进行搜购,一共搜寻了1500多片“龙骨”。 在这些渐渐暗淡的龟甲兽骨上,王懿荣看到了“日”、“月”、“山”、“水”等象形文字,然后又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至此,他进一步坚信这些甲骨上的刻痕就是古代的文字。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文人学士和古董商竞相高价搜集。大家心知肚明,那些甲骨的刻痕一旦被确认为古代文字,就意味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又可向前推移,渐渐暗淡的甲骨曾经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沉重。尽管后来的研究表明,那些甲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主要是古代人占卜的记录,但字里行间毕竟透视出历史的风烟,甚至是皇权的重大举措。 1900年7月,域外侵略军兵临城下,慈禧太后亲率皇室仓皇逃遁,面临如此“国欲破,家不存”之境地,王懿荣对家人说:“吾义不可苟生!”毅然决然服毒坠井而殁。而他所收藏的甲骨,大多归好友刘鹗(《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保存。刘鹗承其遗志,使所藏甲骨增至5000余片,并于1903年拓印《铁云藏龟》,将有关甲骨文资料首次公开出版,轰动海内外,从此开启了一门独特的学科:甲骨学。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中国典籍《史记》等记载的商朝的存在,也让后人相信《史记》等历史文献为信史。由此而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夏王朝的考证,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大大地推前了一步。 有人发问,此前有多少“商代历史”被病人吃进肚里?而“商代历史”又治愈了多少人的病痛?可以这样认为,汉字(可能甲骨文之前还有更古老的汉字,暂且不论)是味药,它不仅医治了先民们肉体的病痛,更重要的是,它的诞生本身就医治了人类的愚昧,使中华民族开启了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智慧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