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评论文章——细嚼天龙之第一餐 喜欢《天龙八部》,大概是因为她是金著中气势最磅礴的一部,也是写得最具“奇幻”色彩的一部,虽然她的结构是遭到诟病最多的一部。且不去论究竟是瑕不掩瑜还是瑜不掩瑕,生吞活剥之后,让我来细细咀嚼之。 在所有金著中,《天龙八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才是真正的划时代作品或曰创新之作,因为从此书起,金庸把武侠小说从“童话”逐渐变成了“寓言”。在之前的几部书中,如《射雕英雄传》虽也探讨了“谁是大英雄”的问题,毕竟停留在了历史的表层,而在此之后的作品,《笑傲江湖》、《鹿鼎记》等无论出史入史,均是在试图映照整个社会发展。 在序言中,金庸已说明了“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毋庸置疑,从题目开始,已有了寓言的定义。 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那五首作为章回标题的词,因天龙的故事发生在宋代,配上在宋代发展得最完善的词体,是再贴切不过的了。看了不少有关武侠的评论和传记都一致认为梁羽生的诗词强于金庸,我无从见识他们日常的诗词作品,仅从他们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诗词来说似乎以上的论断有些让人持疑,且看以下梁羽生巅峰之作之一的《萍踪侠影录》的卷首词: 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心事倩谁传。 --调寄《浣溪沙》 “恩仇一例付云烟”、“永存侠影在心田”,当然也算不错的句子,但和 向来痴 从此醉 水榭听香 指点群豪戏 剧饮千杯男儿事 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 今日意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虽万千 人吾往矣 悄立雁门 绝壁无余字 比起来,总觉少了些什么。再看章回标题:“弹指断弦强人动军饷 飞花扑蝶玉女显神通”还有“祸福难知单身入虎穴 友仇莫测宝剑对金刀”(同样出自《萍踪侠影录》)和一样是对偶章回目的“乌飞白头窜帝子 马挟红粉啼宫娥”还有“金剪无声云委地 宝钗有梦燕依人”(《鹿鼎记》)相较,则更有些高下立判的感觉(对不住了梁指)。(注) 当然不是说金庸的诗词就真的成了经典,只想说的是这些以词为章回的句子能应时应景,并非卖弄,徒增书卷气,供读者之乐。至少也反应出金老愿在谴词排句这些细微之处用心,也算是种职业道德吧。:-) 扯得远了,再看天龙的开篇,“无量剑”派东西宗靠比剑入主剑湖宫,不管金庸有意无意,和后来一直贯穿的“王霸雄图”遥遥呼应,一个剑派只是争一座产权房,几个有野心的人争的是天下,都是为名为利,后来的《笑》《鹿》等书也都突出了这个主题。我想金庸在武侠小说中对政治的思考一定和他本人对政治的浓厚兴趣有关,才会写这么多的政治寓言。 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段誉在洋洋千余页的第一页就出现,这在整套金著中也是罕见的,(《连城诀》和《侠客行》似乎也是,不过二者篇幅较短。)第一次读《天龙》时确是没想到会有三个主人公,之后出现结构上的问题也就免不了了。 左子穆是个很次要的人物,但几句话说出来其人性格已跃然,先是在本方获胜时说“褚师侄年纪轻轻,居然练到了这般地步,前途当真不可限量,五年之后,只怕咱们东西宗得换换位了,呵呵,呵呵”,能说出这样的话,能这样笑,其心胸如何已让人了然,接下来逼着段誉比剑也就在情理之中。 段誉居然当着这些粗人之面引佛经大谈“无量”之意,虽是无意,和后文许多处引佛法化戾气的本旨相通相应。 金庸在小说中也是不大愿多作景物环境描写的,对人像的描写通常也都很简捷,却往往给人印象很深。钟灵的出场就是如此,“见那少女双脚一荡一荡,穿着一双葱绿色鞋儿绣着几朵小小黄花”,虽然明知她身藏毒物,却不减可爱之态,以至不但让我们印象深,也让段誉在后来还不断地想起。这种景态的回忆也是金老的杀手锏之一,段誉回忆钟灵在梁上吃瓜子只是一个例子,后来还让萧峰几次三番地回忆起阿朱在大山石旁花树下微笑等待的情景——情就是这样煽出来的,说再多“我想你”都没用。 辛双清说“西宗门下,没这么好的轻功”这句也妙,一句话把观火的心态表了个干净,想想平时大伙儿都是这样干的,读到这些话,常有看《围城》时的感受,武侠小说中的人也是平常人的化身,这才是真正看得会心之处,我想也是大多数看小说者叫好的道理。
|